“五年四状元,年年有清北。”说起漳平教育,我们总是满满的自豪与骄傲。
当然,世间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是敲锣打鼓迎出来的。在这风光无限的背后,掩藏着多少故事呢?又有多少的付出、多少的汗水、多少的执着、多少的坚守?十年来,我总是被一个个教育人感动着,激励着,鞭策着。
一位从龙岩市直机关到漳平任职的市领导,反反复复对我说:漳平老师的敬业精神,真的太让我感动了,难怪漳平的教育质量会这么好!
3000多位教师,3000多颗闪亮的星,装点着漳平教育蔚蓝的天空。
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爱默生
走进漳平一中,你会遇到一大批优秀的老师,他们都非常的不平凡。说几位大家比较熟悉的吧——
刘志峰,化学高级教师,“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化学奥赛骨干教练员、福建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龙岩市“劳动模范”、龙岩市名师、龙岩市高中学科专家团队成员、龙岩市教育科学院兼职教研员。光看这些头衔,你就可以知道他有多么的优秀。我十年前认识他,是先闻其名、再见其人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刘志峰老师太有魅力了,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我家那个本来有点郎当的儿子都崇拜得不得了,进步很大,太感谢志峰老师了。他连续担任10多年的班主任,把班级95%以上学生送入了985、211等重点高校。2014年所带学生王学诚,以龙岩市裸分最高录取清华大学,所带班级被评为“福建省先进班集体”。2017年所带学生李梓焓更是以677分夺得龙岩市高考状元,全省排名第6,创下漳平一中建校以来学生高考成绩省排名最好的记录。作为龙岩市学科专家团队成员,他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发表论文十多篇,所执教的课《盐类的水解》被评为“教育部优课”,还参与全国课题《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作为高中化学奥赛带头人,他放弃了数不清的休息日,和学生们一道攻坚克难,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300多名学生获奖,多人次获得全国化学奥赛一、二等奖,受到了中国化学会表彰;作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他经常倾听工作室成员的心声,时刻关注新教师的成长,常常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如何备课、上课,上好课,为破解难题,有时连续七八个小时的查阅资料、一次一次地实验,直至弄清反应的本质。他真正起到了名师的引领作用,使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陈芳老师,知名度也是很高的,她是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省优秀语文教师、福建省应永恒名师工作室研修人员、龙岩市名师、龙岩教科院专家工作室成员及兼职教研员,龙岩市优秀阅读指导教师。她是孩子们的贴心人,高考前夕,有的学生因为心里压力大,出现了焦虑与不安,她就陪着学生到操场跑步,或者聊天讲故事,帮孩子们减压,引导他们顺利完成高考。她注重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关注新高考,关注新课程,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2019年高考所教学生韦秋旭高考语文成绩133分,邓正锋132分,邓蕾130分,取得了满意成绩。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李超老师,他是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师德标兵、龙岩市杰出人民教师,他指导的许翰翔同学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陈荣钊同学获铜牌,陈星丞、陈华榕、李琦等获福建省一等奖。在李超老师的加持下,以上同学都先后上了清华大学。
还有一名外号“叶帅”的老师——叶青柏老师,他是福建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全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身残志坚,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令人感动,令人敬佩。他曾是我儿子的老师,儿子读高一那年,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赞美他的文章——《完整》,文章的结尾这样写到: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伊甸园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那么叶老师则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那个,他是有缺陷的,那是因为上帝尤其喜爱他的芬芳。
与其说他残缺,我更愿意用“完整”这个词来形容他,他不但能克服常人所不曾遇到的困难,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在他稍欠完整的肢体里,我看到了那个无比完整的高尚的灵魂。
一步一步,我又看到了叶老师迈着步子在奋力前行的样子。而我却不愿去搀扶他,因为我相信,无论在现实之路,还是在人生之路上,他都要比许许多多的人走得更好,更完整……”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席慕容
公职人员队伍中,教师算是最特殊的,村一级也有他(她)们的工作岗位。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就有他们的默默耕耘与付出。介绍几位给大家认识一下吧——
陈必钦,漳平市最美乡村教师。1982年,他龙岩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漳平城郊西园乡基太小学任教。1984年春,他回家过春节,特意到村里的学校走了一趟,“看到简陋的教室,听到仅有的7个教师中竟有3名是代课教师。”陈必钦说,“我突然觉得有一种责任,为家乡的教育做点贡献的责任。”同年8月,他主动申请调回家乡任教。1996年,他被任命为梅营小学校长。当时正处在教育结构调整,豪山、梧村等周边村庄的小学联办到梅营小学。周边村庄学生的流入,学校显得十分拥挤。面对交通不便、面积不到两亩、校舍全是土木砖木结构学校,他大胆提出“重新选址,建设新校园”的方案,希望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给孩子们一个良好学习环境。2007年,省政府启动农村学校危房改造项目。“不能再错过机会了。”陈必钦对自己说。经多次奔走、联系、说明,依托“危改”项目,重新选址,建设新校园的方案得到了教育局、村两委、村民的大力支持。建设新校园方案一确定,他立即投入选址、报批、征地等工作中。资金不足,他找上级相关单位、乡贤、企业家寻求扶持和帮助。为了节约每一分资金,加快工程进度,他带领学校党员蹲守施工现场,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困难,有时候和工人一道提灰浆、搬钢材,为工人们送水等;为确保工程质量,他配合工程监理,严格把关建筑材料和各道工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座占地2250平方米的崭新学校终于落成了。同时,他狠抓教育质量,把教研活动纳入教师的考核,固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及时总结、反思和交流教学情况。任校长17年来,他坚持任毕业班数学科教学。开展“师徒结对”,有经验的教师帮带年轻教师,鼓励新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给新教师引路子、压担子,促其快速成长。一个只有10名编制的学校,先后有3名被评为龙岩市级、漳平市级骨干教师,8名教师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从1996年至今,从该校毕业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将近200名,让一只只金凤凰飞出了山沟。
廖月琴,福建省优秀教师。1991年8月,她从泉州幼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双洋中心幼儿园任教。当时的她,有委屈,有不理解,因为那个时代从泉州幼师毕业的幼儿老师很少,大多分配在城区幼儿园,而她却到离县城边远的乡镇任教,心里的确不是滋味。还好她是赤水人,知道这里乡风淳朴,尊师重教,也知道这里幼教基础薄弱,特别需要正规幼师毕业的幼儿教师。1994年7月,她回到了赤水中心幼儿园,从2001年8月至今担任赤水中心幼儿园园长。她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对待每一名幼儿,用诚心、热心和慧心影响每一位家长。年复一年,她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家长们的信任和同事们的肯定。她也陶醉在这乡镇的幼教职业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陶醉也几次被惊醒。结婚后,在城里工作的爱人更是常常要求她调动,特别是孩子在城里上学后,更需要有妈妈的陪伴,还有考试选调进城的老师更是一批又一批。然而,她已经爱上了现在的工作环境,总觉得在这里有她喜欢的孩子,有她一起同心协力的同事。在一次次放弃进城的机会中,也就一次次坚定了她为赤水幼教奉献的决心。时间如流水,一晃,她在乡镇中心幼儿园度过了29个春秋。每到周末回到城区的家里,面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只有父亲陪伴的儿子,作为母亲的她内心充满愧疚,因为在给小朋友爱的同时,她的孩子却缺失了她的母爱。不过,每当她走进幼儿园,看到园里孩子们的笑脸和老师们的目光时,她的愧疚马上又变得无比的喜悦。——在农村幼儿园担任园长20年以上的,还有陈秀惠、林淑琴、李琴、张艳华等等这些老师,正是因为你们的坚守,无数颗心被你牵引激荡;正是因为你们的付出,连你的背影也凝集着滚烫的目光。
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 ——加西亚·马尔克思
我心不尘,与尔同明。人,一辈子总会遇到挫折的,不同的是,有的人把它当成自暴自弃的理由,有的人却把它当成成长的养分,那些受伤的地方,反而成了最强壮的肌体。就有这么几位教师,如巴尔德斯所言:“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荆棘留给自己。”
永不熄灭的烛光——象湖中心学校的吴翠红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1998年春季开学后,吴翠红老师面色苍白,日渐消瘦、拖着高度贫血的身体坚持给学生上课,好几次,因体力不支,昏倒在讲台上。朋友、亲人、同事都催她赶快到大医院检查一下,可她却因为放不下那一群学生,一拖再拖。直到她实在扛不住了,才选在了“六·一”儿童节这天,抽空去龙岩检查,出乎意料被确诊患有“肠癌”。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但面对病魔,面对死神,她却异常的坚强。在医院的日子里,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忍受着手术、化疗、放疗这些痛苦的煎熬,只剩了32千克的瘦弱身躯,前来看望的亲朋好友都为她默默地黯然泪下。有个叫苏琴燕的女生,在父亲带领下,带着全班同学署名的慰问信,到医院看望她,并说:“老师,您好好在医院养病,您的学生盼着您早日出院,回到我们身边……”终于,乐观、豁达的她奇迹般活下来,出院后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她感觉身体好些了,就很快回学校上课。随着身体的进一步恢复,她不断给自己加码,常常起早贪黑,最早来到学校,最迟一个离开学校,把全身心都扑在教学上。她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对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个都不落下,慈母般地精心呵护。从教27年,她执着、勤奋、进取,从懈怠对教育的热情,由于她的认真负责,勤奋敬业,所带班级总是学校的“明星班”,多次被评为漳平市“红旗中队”和“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于2001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人榜——官田中心学校林德龙老师,以一颗赤诚的心演绎了一曲孝亲敬老的人间真情,用自己的血和泪酣畅淋漓地诠释了爱的真谛。2001年初,不幸悄悄地降临他的家庭。妻子原本白皙的皮肤突发病变,浑身发黑,寝食难安。最后妻子被确诊为结缔组织病,此病至目前仍数疑难病症,难以治疗。作为丈夫的他,从此,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带着妻子开始踏上了艰难的漫漫求医之路,从漳州、福州到河北石家庄、北京,原本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他,从家里出发一路上除了在汽车上、火车上,他都要背上背着妻子,脖子上挂着行李包进出站台,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人手脚永远不能下水,因此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买菜、煮饭、做菜、洗衣、拖地板等等家务活全靠他一个人张罗,早晚要帮妻子洗脸、洗澡,晚上还要帮她按摩、推拿、打点滴。为了方便照顾妻子,他从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护理专业培训的普通人,变成了一个能为妻子配药扎针输液的“业余护士”,就连当地卫生院的医生也啧啧称奇。天有不测风云,俗话说“祸不单行”,2006年初,原本患有冠心病的父亲病情开始恶化,出现了并发症,几乎卧床不起,这无疑使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林德龙老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常常是白天上班,照顾妻子,忙家务;中午或晚上指导寄宿生晚自习后,他又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服侍父亲。父亲因长期服药胃口不好,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经常利用中午的时间,骑车到十多公里外的华安县城,买一些老人吃得下的东西。父亲病危时,他一匙一匙地喂老父汤水,守在父亲跟前,替父亲细细擦拭、按摩身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学校里,他长期担任高年级的语文科任,还先后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副教导主任、副校长,工作任务繁重,从来没有因为家事旷工一天或落下学生一节课。他所任教的学科,成绩优异,倍受学生、家长欢迎,倍受学校、同事的称赞。开在悬崖峭壁上的花儿,用它最美却又弱小的身躯迎在陡峭的寒风中,这就是他——官田中心学校副校长林德龙老师,一位平凡,但始终用一种朴实、乐观而又真诚无悔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共产党员。他不仅言传,更在身教,他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演绎着对爱人、对父母的最大关怀,这就是无垠的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漳平的优秀教师太多太多了,永远没办法把他(她)们都记录下来。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卓识挑战的事业,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可以伟大”的地方,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动起来。
近年来,漳平市筹资20个亿,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实施教育项目100多个,可以非常自信地说:目前漳平的学校面貌,在全省的县一级中绝对是一流的,绝对是最最漂亮的。
2019年初,福建省人民政府派出督导组对漳平教育工作进行“两项督导”,在反馈会上,刘若嘉组长通报完情况之后发表了即兴讲话(2019.1.10),在此,荣幸地引用他的讲话作为我文章的结束语吧——
最后,我想谈一点个人感受。
五天时间的督导虽然很短暂,督导小组考查了所有的街道、乡镇和各级各类学校。对漳平教育的考察也许是走马观花,窥豹一斑,只有浅表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无疑问是十分美好的,我们感受到了漳平人办教育的精气神。
周一上午各界人士座谈会上,与会发言人一致对漳平教育给予肯定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下校下乡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乡镇领导、学校校长、一线教师对教育的关心、投入、敬业和奉献;访谈之中,老师、家长都是对漳平教育高度点赞。漳平教育项目遍地开花,教育政策惠及百姓,教育质量年年攀高。在漳平人民群众心中,漳平的教育是安心教育、放心教育、开心教育。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好口碑是对漳平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门最好的褒奖。漳平人办教育有精气神――用情怀办教育、用行动办教育,用实绩办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漳平的教育有今天,是漳平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教育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漳平人办教育的“精气神”感染了我们,薰染了我们,让我们激动,让我们感动。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预祝并相信漳平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陈文东,现任漳平市委常委,漳平市作协名誉主席。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兼任教育工委书记,至今分管教育工作。
(审发:黄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