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财经>财经新闻> 正文

“会销”套路多 普通食品宣称能治病

原标题:“会销”套路多 普通食品宣称能治病

  “会销”套路多 普通食品宣称能治病

  会销瞄准中老年群体,旅游、打折、培训、现身说法“套路”多样,常伴有虚假宣传

  自今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在全国开展为期100天的“保健”市场乱象联合整治专项行动,虚假宣传成为重点整治内容。而在目前官方披露的多起案件中,“会销”已经成为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

  会销是指以会议形式组织消费者现场购买,往往被包装成免费赠送礼品、现身说法展示疗效、入会员享受折扣等形式引诱消费者购买,有些还会以医学工作者名义对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进行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违规宣称,因此中老年人最易成为非法会销的目标人群。

  对此,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非法会销的打击力度,2018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共通报了5起会销虚假宣传案例,罚金逾150万元。市场监管总局同时提醒,购买产品时应先确认产品资质,不要轻信宣传信息。

  会销套路多 瞄准老年人

  “刚开始是发传单送赠品,然后跟老人要电话号码,接着就是时常打电话来说有名师讲课,还有礼品赠送。”3月6日,山东烟台的石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其爷爷正是参加会销后,购买了约2万元的蜂王浆产品。

  石先生称,会议培训班里有专门的讲师介绍产品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甚至还有防癌抗癌的效果。培训结束后,会给在场消费者发培训证书和蜂蜜作为赠品,“但会称这些蜂蜜的疗效比不上其售卖的蜂王浆。”刚开始,石爷爷并未买,直到家中有位亲属腿摔伤,该产品销售人员得知后竭力推销其蜂王浆能促进骨骼生长,于是石爷爷再次去听课并购买了产品。

  与石爷爷的会销经历不同,湖南长沙的朱女士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一款竹盐产品的推销微信,内容声称“初次入会交660元,成为会员,以后购买不同规格的产品就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八折至四折不等”。

  经朋友介绍,朱女士参加了该竹盐产品的发布会,现场有PPT介绍,也有产品展示。朱女士称,会销现场有“老师”与消费者互留联系方式,不时进行微信、电话“轰炸”,邀请消费者再次去参加会议。从朱女士提供的微信内容可以看到,既有文字宣称“竹盐可以净化血液、清除血液中的垃圾、排除身体中的毒素”,同时还有视频展示将竹盐加入所谓的“血块”中,“血块”会被化解。

  除上述“套路”外,北京海淀的姚大爷直言,有病患现身说法的会销形式最容易吸引老年人。“一开始我也不太信,直到有位老头上台说他以前腿脚不灵,上下楼都费劲,喝了这个牌子的羊奶粉后腿脚很利索,能跑能跳。”于是,姚大爷一口气购买了8000多元的羊奶粉。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常见的会销套路还有免费旅游陷阱。商家首先会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组织中老年人进行免费旅游,到达旅游地后就进行产品效果诱导,甚至还会组织参观生产车间,让中老年人误以为看到了“真材实料”。此外,还有商家会针对中老年人拿出“量身定做”的营销方案,渲染消费者患有的病情很严重,可提供一对一的治疗方案,进一步鼓吹“产品具有正规医疗难以企及的效果”。

  普通食品宣称疾病治疗功能

  非法会销形式多样,但最终都以销售产品获利为目的。这些会销产品往往只是蜂王浆、羊奶粉等普通食品,却被商家拿来宣称可以治疗疾病,同时邀请“医生”进行现场讲座,涉嫌虚假宣传。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而市场监管总局近期通报的两起违规案例显示,厦门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曾在一次执法现场发现,涉事经营场所的销售人员正在会议室向20多位老年人进行产品宣传,宣传的产品为美益源羊乳粉,并使用医生的名义和形象宣传羊奶粉对肠炎、胃炎等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此外,办公室还设有“全国长寿工程厦门工作站”、“全国长寿工程厦门补硒工作站”的店堂广告。

  经查,这些羊乳粉属于普通食品,而对于现场“医生”所宣传的疗效,当事人也无法提供证据证明羊奶粉治疗作用的材料。同时,其悬挂的这两块招牌也没有取得授权,已构成广告含有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内容,存在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后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予以罚款。

  另一起案例则显示,张家港保税区市场监管局对一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有大量老年人聚集,销售人员通过举办健康讲座等形式宣传其销售的固源芳胶囊、五蛇苗草酒等产品可以治病,同时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假称是直播)虚构产品具有医疗效果,以远高于进货价的价格进行销售,获利4万余元。

  经查,其所售产品均不属于药品,不得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该商家最终被处以30万元罚款。

  专家认为“会销”模式本身具有煽动性

  “会销”乱象曝光后,涉事企业常以“经销商行为”为由脱责。在上述羊乳粉违规案例中,该产品所属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曾对相关报道留言称,“这件事情本身是个别经销商的行为,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过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已与我们沟通核实,到现在也未收到任何政府层面的函件。”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违法问题是不是个别经销商行为很难界定。经销商有权决定如何销售产品,但生产企业需要掌握终端销售情况,否则容易给产品带来一些问题。

  乳业专家宋亮曾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像羊奶粉“会销”乱象早在2017年左右就已出现,陕西几乎所有羊奶粉企业都默认经销商采取这种销售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日子不好过。近几年,随着奶粉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很多小企业面临生存困难,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萎缩的情况下,开始将目光转向中老年群体。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认为,会销模式本身就存在争议,不仅现场有“煽动性”,产品销售也易出现虚假宣传,对于这种营销方式不应鼓励。企业应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进行产品销售时应与经销商达成一致,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建勋则认为,企业是否有责任主要看销售人员属于哪个主体,如果销售人员属于企业员工,那么在销售过程夸大宣传,责任就应该由企业承担。如果是通过其他营销公司或个体销售,就应由销售方来承担责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夏丹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