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政务> 正文

川味监督“麻辣烫” 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新华社成都1月31日电 题:川味监督“麻辣烫” 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新华社记者吴晓颖

创业培训凑人数、上课走过场;村干部利用村集体合作社套取产业资金……2019年12月底,在四川巴中市恩阳中学学术报告厅内,恩阳区6家单位负责人走上台前,就电视短片曝光的问题接受监督员质询和台下50名“群众监督员”的满意度测评。

这是四川省推出的全媒体直播监督节目——“阳光问廉”的现场。这一由四川省纪委监委牵头打造、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舆论监督工作节目采取全媒体直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民生难题和“四风”问题,通过“曝光+发问+整改+问责”的“问廉”途径,探索“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

该节目以不留情面著称,直击庸政懒政、剑指为官不为,被群众生动称作“麻辣烫”。直播前,通过市民热线、举报邮箱、网络平台等向群众征集问题。直播时,为防事前“跑风漏气”,坚持不彩排、不预演、不通气,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问廉对象名单、监督员名单直到节目开播才揭开“谜底”。

“违规加高的大坝工程,为何能验收合格?是如何验收的?”“作为分管领导你没有同意,为何工程能一直推进?”“半年前就要求拆除违规加高的大坝,为何还依然挺立?”……在恩阳区“阳光问廉”现场,播放了记者在恩阳区下八庙镇普济宫村暗访督查的短片后,主持人在节目现场对“小农水”项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向政府负责人连连发问。

下八庙镇副镇长蒲全国被质询的面红耳赤,县级分管领导、行业部门负责人同样在被询问之列。恩阳区委副书记杨毅当场表态:“对违规建设的责任人一追到底。”

“惠民工程变成扰民工程,其根本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眼中无群众。”问廉评论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拿起话筒剖析道:要扎紧制度的笼子,通过加强社会监督撕去不良作风的“隐身衣”,让执政者为官一任真正能造福一方。

“‘问廉’让干部们‘台上扫面子、台下打板子’,释放了‘违者必究’的强烈信号。”恩阳区纪委常务副书记戚鹏介绍说,近年来,当地坚持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就把《阳光问廉》的监督触角延伸到哪里,既让问题得到解决,又让责任受到追究,更让干部受到教育,不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质效。

据统计,仅2019年,四川全省“阳光问廉”节目开播14568期,现场问廉问题37216个。“阳光问廉”并非一问了之,为做好“后半篇”文章,各地对节目曝光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整改销号,实现曝光一起,解决一起。节目播出后,恩阳区下八庙镇迅速行动制定整改方案,把核实项目申报、违规违纪等目标任务落实到人。遂宁市近期以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为主题开展“阳光问廉”,其中曝光遂宁市区违章搭建、停车乱象等问题后,全市拆除违法建筑6500平方米,增设停车场车位600个。

“阳光问廉”既对问题整改情况跟踪回访,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解决了一批过去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自贡市通过节目曝光贡井区育才路“以街为市”乱象后,贡井区取消了育才路工业品摊区,81户经营摊点全部搬迁,困扰群众长达30年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当地群众称赞道:“阳光问廉”通了断头路、装了红绿灯、治了三轮车、清了“牛皮癣”、修了土坯房、断了污染源。

四川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郑东风说,“阳光问廉”节目4年多来在探索中坚持,始终保持犀利“麻辣”的锐度、群众满意的温度,成为解决党员干部不但当、不作为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力平台。近年来,全省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量明显下降,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指数不断提升。

“问廉”让干部“出汗”,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洗礼,达到“问廉一件、警醒一片、治理一线”的实际效果。通过“阳光问廉”,2019年四川省已问责159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39人。

节目推动了干部切实转作风、群众真正得实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得到巩固和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省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量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再下降,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实现连续8年提升。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