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湖南衡阳,寿带鸟育雏。 |
山水是湖南最靓的名片,生态是湖南最大的资源。北临长江,怀抱洞庭,湘资沅澧,山水江河,是湖南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润泽出湖南的多姿多彩。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长江湖南岳阳段考察,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做好生态建设,湖南壮士断腕。2013年至2018年,仅是湘江治理,湖南各级财政就投入588.2亿元,关停涉重金属企业1182家,数十万人转岗就业……一系列组合拳,让湖南山山水水得以休养生息,一条条昔日千疮百孔的河流,成了景观带、生态带、经济带。
当前,“一湖四水”仍是湖南生态治理保护的主战场。湖南,正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建设,誓为子孙万代留下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蓝图中绘就秀美的湖南篇章。
——编 者
浏阳河——
关停砂石厂 村村有河长
本报记者 何 勇 王云娜
“水清岸绿,来之不易。广场这块地以前是一座砂石厂,破坏了浏阳河生态。”湖南省浏阳市官桥镇八角亭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向东站在河长制广场前说起往事,感慨万千。
八角亭村的砂石厂建于1997年。打那时起,一艘艘吸砂船在河面采砂,开到哪里,哪里的河水就底朝天,河中鱼虾水草难以幸存,河岸水土流失严重。砂石含泥,运回厂后就地清洗,黄泥水又直接排放到河里。无论晴天雨天,河水都是浑浊的暗黄色。
2017年,伤痕累累的浏阳河迎来生机。长沙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责任体系,浏阳河成为全省唯一一条没有跨市却由省级领导担任省级河长的河流。
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浏阳河以清理乱建、乱堆、乱占、乱采等“清四乱”为抓手,彻底关闭水域岸线上的砂石厂。八角亭村这座砂石厂,成为官桥镇浏阳河沿岸关停的5个砂石厂之一。
河长制重在“河长治”,任乡级河长的官桥镇党委书记章学良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巡河发现问题,做好日常管理,为河道生态修复、污水治理以及畜禽养殖退出等争取支持,督促截污治污政策落地。同时,发动更多群众,全民共治共守。
在河长制工作要求下,八角亭村聘请了保洁员,定时清理河面漂浮的垃圾、杂草等。长沙在浏阳河重要支流、入河排口、行政交界断面新建2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强化水质考核。
重拳整治,硕果累累。2018年,浏阳河三角洲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自2004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今年上半年,浏阳河1个国控、9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入湘江河口的三角洲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衡南怡海村——
垃圾不乱扔 人人讲卫生
本报记者 王云娜
趁日头不晒,种粮大户陈太清精心打理着180亩稻田。走到哪,都不忘多瞅两眼,见着垃圾,立马拾起,连小纸片也不放过。
“我们跟村里签了三包协议,田间地头的卫生要搞好,决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他停下手中的活,边擦汗边说,“过去垃圾随手丢,农药瓶子随处见。现在垃圾分类,农药瓶得用装有害垃圾的袋子包好,交给村里的保洁员。”
听闻记者从外地来,保洁员许定付自豪地说,“来对地方了,方圆几十里,数我们村最美。邻村人羡慕得很呢!”
这里是怡海村,隶属于湖南省衡南县茶市镇。清澈的溪流、碧绿的稻田、盛开的荷塘、整洁的民居……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
5年前,村里却是“脏乱差”:水泥路只通到村部,其余几乎都是拧成麻花的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泥路旁的空地被挤占,密密匝匝地分布着牛栏猪圈和旱厕杂房;环境卫生一团糟,房前屋后堆满垃圾,污水恣意乱流。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怡海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罗开衡道出答案:从完善基础设施着手,领着大家建设美丽乡村。
2014年,在外经商多年的罗开衡回到故土,当上“领头雁”。村两委召集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乡亲们意见,规划设计出道路。项目启动后,罗开衡领着大家改厕改圈,挪果树、移围墙。到2017年,村里建成2.6公里长的主干道,硬化村组道路17.5公里。同时,美化道路两旁园林30多亩,铺设草皮1800平方米。
趁着大家的兴奋劲,村两委又引导村民讲卫生、爱环境,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还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不让垃圾拉低“颜值”。2017年,怡海村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美”成为怡海村的“金字招牌”,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2014年到2018年,怡海村人均年收入从8000元增长到1.8万元,好日子天天如在画里过。
锡矿山——
整治小散矿 尾砂无排放
本报记者 王云娜
“寸草不生的荒山披上绿衣,干涸20年的七里江淌起了水,好生态又回来了!”坐在家门口,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七里江居委会居民彭向前,向记者开心地介绍自家的一垄菜地。
锡矿山因锑矿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锑都”。锡矿山开采有上百年历史,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随着锑矿价格走高,掠夺性开采愈演愈烈,下游产业无序发展。
一夜之间,上百家洗矿厂、冶炼厂如雨后春笋,爬满每一个山坡。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直排,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烟囱里排放的二氧化硫越来越多,在锡矿山上空形成酸雨——绿水青山一步步沦为污水荒山。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当年,湖南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一号重点工程”,明确要求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位于湘江流域、资水中游的锡矿山被纳入重金属污染整治的重点区域之一。一场生态保卫战正式打响。
重拳整治涉锑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当地先后取缔选矿手工小作坊145处,将90多家锑冶炼小企业关停减少至8家,淘汰落后产能17.5万吨。
该关的必须关,该转的更要转好。
记者来到地下500米深的开采点,工人们正在作业,大小不一的锑矿石穿过硕大“漏斗”,陆续“坐上”矿车,到达集中运送点。
“这个点采完后,我们将用矿石尾砂充填‘空心’部分,减少尾砂排放,减轻环境污染。”闪星锑业南矿生产技术科科长贺巍说,公司不断提升环保工艺,今年底,南矿无尾砂排放系统将建成运行,锡矿山也将成为锑行业首个无尾砂排放矿山。
截至去年底,锡矿山区域已治理70%的历史遗留废渣,共5000余万吨。山体复绿也拉开大幕,植树造林复绿约2.5万亩。
洞庭湖——
湖水清又清 洲滩麋鹿鸣
本报记者 王云娜
“快看,这是麋鹿留下的一行足迹!”在洞庭湖深处的草滩上,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科长宋玉成博士扒开脚印上的枯草,一棵嫩绿的新草露出来,“可以判断,这个麋鹿群一周前经过草滩,往北边去了。”
“2015年开始,保护区着手科学监测,关注麋鹿的活动规律。”宋玉成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前往洞庭深处,研究麋鹿如何迁移、选择哪条路、在什么地方停留、停留多久、族群性别年龄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
1998年,10多头麋鹿从长江以北泅水而来,到达洞庭湖本体——东洞庭湖,在此繁衍栖息,将洞庭湖的生态链条补充完整。
随着湖区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方方面面威胁着麋鹿的生存环境。
被称为“湿地抽水机”的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造纸用的人工芦苇地猛增,无序过量采砂破坏了部分洲滩,挤压了麋鹿的生存空间。大规模的禽畜水产养殖污染了湖水,容易引发麋鹿的肠道疾病。
开展治理刻不容缓。彻底砍掉欧美黑杨,关闭湖区造纸企业,开展突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城乡生活污染整治,拆除矮围网围,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整治……
通过努力,洞庭湖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湖体总磷浓度持续降低。2018年为0.069毫克/升,同比2015年下降38.4%,其他因子均达到Ⅲ类标准。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工程师姚毅介绍,栖息下来的麋鹿也在不断地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目前,麋鹿已增加到200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