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政务> 正文

新安江水电站—— 一湖碧水 千亿能量

1960年4月,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至今仍发挥着发电、防洪灌溉、航运交通、水产养殖、水土保持、气候调节、风景旅游等多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历史背景 

  新安江系钱塘江干流,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部,流经安徽休宁、黄山、歙县和浙江淳安、建德等县市,最后注入富春江,滩多流急。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亟须发展区域性大电站和电力系统。

  经过水力资源勘测调查、设计、电站选址,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6年计划项目。1957年4月1日,新安江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动工。1960年4月22日,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向浙西地区110千伏系统送电;同年9月26日,并入“新—杭—沪”220千伏系统向华东电网送电。

  如今,新安江水力发电厂由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直接管理。电厂总装机容量已达84.5万千瓦,发电量累计达970亿千瓦时。水库形成后,“湖泊效应”显著,造就了“千岛湖”的崭新生态。

  亲历者说 

  项传发:原新安江水电站副厂长,曾参与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管理。

  1956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办公厅机要处秘书的项传发接到一纸调令,内容大概是,“有项大工程要建设,需要人,好好干。”

  项传发得知项目是开发新安江后激动得辗转难眠。“建水电站以前, 我们这里常常有山洪,下游的淳安和建德两县几乎年年受洪水危害。”作为土生土长的淳安人,项传发自小对洪灾记忆深刻。“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的30年里, 拦蓄大小洪水70多次,大大减轻了下游地区的洪灾。”

  “当年我才22岁,新安江县城至电站工地没有平整的公路,也没有通客车。我就一肩挑着两个行李箱,走了七八里路,才看到建设工地。”项传发说,“那时候,那里还是一片荒滩,工人们正在建房,山坡滩边搭建着一栋栋草棚竹屋。一切才刚起步,没有职工宿舍,没有澡堂,没有商店,有的工人还要借住到附近老百姓家里。”

  工程师、技术员、土建工程队、开挖工人、浇筑工人、汽车司机……随着各路人才从各地涌入,建设大军很快扩展到1万多人,食堂、住房、商店陆续建立,一线建设全面推开。

  “当时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建设条件也苦得很。在初期,石料搬运都要靠肩挑背扛。”项传发说,“我当时被分配到电站机要处,但为了响应开工誓师大会上那句‘苦战3年,为争取1960年发电而奋斗’的号召,全局1/3的机关干部也分赴生产第一线,工地掀起‘班班不欠账、日日争超额’的劳动竞赛热潮。”项传发也自告奋勇地上了工地,被分配在一个教导队。

  大家居住的竹屋阴暗潮湿,住得久了,床底下会蹿出毛笋,鞋子搁地上会长出蘑菇。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工地实行三班倒,发电站员工吃、住几乎都在工地上解决。

  施工环境的恶劣没有吓住建设者,但贫乏的施工资源和糟糕的交通倒是常常困扰着建设者,特别是在1959年上半年,因对火山灰水泥使用把关不严,一处坝段发生混凝土质量事故;连续降雨,洪水冲击施工中的围堰及坝段;左岸坝头突然塌方,20多万立方米碎石填满了施工中的左岸基坑。“看着无数个日夜的劳动成果被毁,大家心里都非常难过,有人心里多少有些担忧。”项传发说,原本热火朝天的工地一下暗淡了不少。

  不能放弃!工程党委会同技术专家赶赴省里,向省委领导递交了一份“情况报告”。4月9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工地视察,并写下了激动人心的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这大大鼓舞了建设者们的斗志。

  1960年4月22日,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1965年整个工程胜利竣工,新安江水电站成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

  “如今,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一湖碧水即将展现更为蓬勃之生机。”项传发说,新安江水电站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的故事将一直延续。

  (徐涛、朱海亮、邵建来参与采写)

  

  参观贴士 

  新安江水电站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镇以西6公里的紫金滩。从杭州汽车西站坐快客至新安江车站,在建德市市区乘坐11路公交车,在新安江水电站南大门下车,到门口售票处购票后即可参观电站景区。新安江水电站是重点防恐安保单位,游客参观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

  因上坝电梯限载量,参观接待需要分批次进行,每次进入参观区人数不得超过30名,批次间隔不得少于10分钟。当游客进入参观区后,请随讲解员按规定线路行进,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