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动画片《葫芦兄弟》的主题曲,相信一定在无数80后、90后的童年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5月13日,这部动画片的导演胡进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受党报评论君邀请,今天我来和大家聊聊“葫芦娃之父”和国产动画。
胡进庆是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艺术家之一。他曾参与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后来又发明了“拉毛”等剪纸工艺,成功摄制出水墨风格的剪纸片。他创造的画面场景丰富多样、形象深入人心,《葫芦兄弟》、《金色的海螺》、《鹬蚌相争》等作品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葫芦兄弟》1秒24格的画面,每一帧都是纯手工制作,背景层次反复斟酌,动作设计谨小慎微,稍有差池就要重新来过。这部13集、130分钟的剪纸系列动画,整整耗费了两年的拍摄时间,几千个场景、近万个动作,映照着一代动画人不舍昼夜、孜孜不倦的身影。
经典之作总是历久弥新,在背后支撑的,是动画大师的匠心与持守。为塑造人物临摹了庙宇的菩萨雕像,为取景走遍了北京的宫殿楼阁,为设计动作请来了著名的京剧演员,60年代万籁鸣导演拍摄的《大闹天宫》,在44个国家的银幕上掀起“猴旋风”。严定宪等导演拍摄的《哪吒闹海》,对原作剧本的颠覆性创新,对动作设计的严苛要求,对色彩把握的出神入化,让神勇威风、敢作敢当的哪吒形象,多少年后仍深入人心。
时下的国产动画,已经可以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呈现出手工绘制无法达到的动画效果。技术革新带来了生产数量的突飞猛进,2011年中国动画产量一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相比数量的提升,质量的提升却略显滞后。近年虽有《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作品火爆一时,但短期的追捧并未孕育出炙手可热的IP,其影响力也未曾超越50多年前《大闹天宫》的辉煌。与此同时,“低龄”动画、“快餐”动画在市场上屡屡出现,一些制作人一心求变现、求速度、求声名,殊不知粗制滥造的“速成品”早已伤害了自己的口碑和中国动画的形象。我们期待一个更有创造力、更有活力的中国动画生态,首先便是呼唤前辈动画人的匠心,呼唤那种对创作负责的态度和追求极致的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动画片已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国产动画界虽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但数量上远不足以与国外动画匹敌,制作中国风格的动画系列片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民族文化、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葫芦兄弟》应运而生。充分说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道理。现如今,模仿日系动漫、欧美画风的动画并不鲜见,有的从风格上甚至难辨彼此。要让国产动画火起来,不能忘记初心,深耕本土文化,用中国话讲中国事,以中国哲学审视中国社会,让各年龄段观众产生共鸣。有特点,作品才有卖点;有深度,传播才能有热度。
近日,真人版电影《大侦探皮卡丘》热映。据统计,由“皮卡丘”领衔的宠物小精灵在20多年中累计获利超900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IP。从最开始的动漫版权销售,到周边衍生品的售卖、电子游戏及卡牌游戏的推广,成为皮卡丘风靡的秘诀。这也启示我们,国产动画想要突破自己,需要打造丰富的衍生品、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诸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动画周边与动画本身相互作用、逐渐扭亏为盈,无疑是可贵的尝试。此外,精致限量的衍生品,往往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可见,衍生品开发并不比动漫制作容易,靠粗制滥造一夜爆红并不现实,同样需要找到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多一分恒心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半个世纪前,水墨剪纸动画的成功,承载着那一代动画人的文化自信。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动画的形式在变、动画的技术在变,但做好中国动画的自信理当更加坚定。从上游创作到下游销售,从平台宣传到衍生品开发,如果动画产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用心做产品,“中国风”的动画,或将迎来自己的又一个春天。
这正是:一代大师陨落,动画传留世间。呼唤中国风格,匠心方显不凡。(文 |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