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娱乐> 正文

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双下滑说明了什么

今年一季度,尽管电影《流浪地球》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票房、口碑双丰收,但全国电影市场却出现了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双下降的情况——票房由去年同期的202.2亿元减少至186.2亿元,减少16亿元,下降7.9%;观影人次由5.6亿减少至4.8亿,减少0.8亿人次,下降13.8%。由于观影人次下降幅度低于票房下降幅度,表明票价有所上涨,记得春节期间,有媒体报道了电影票涨价问题,而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电影平均票价同比上涨7.5%。

  一般情况下,影响电影票房及观影人次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当下受众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接受程度;二是特定时段内上映影片的质量;三是电影票的价格。现在,观众的视听享受日趋多元化,但电影艺术及其放映技术的发展,使观众置身大屏幕、立体声乃至4D影厅中的享受,绝非坐在电视机前或面对电脑、手机屏幕可比。清明节小长假期间,笔者在电影院看最新港片《反贪风暴4》,小厅内除一排部分座位外,其他已经全部坐满,再如春节期间《流浪地球》异常火爆,都表明只要片子质量上乘、价格合理,还是有很多观众愿意走进影厅的。

  影片的质量无疑更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纵观今年一季度,除了《流浪地球》之外,鲜见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进口片《惊奇队长》票房过10亿,票房、口碑均算尚可;笔者刚看的《反贪风暴4》,猫眼评分过9分,上映5天,票房3亿多,也算是相对不俗的业绩了。而其他如奥斯卡奖大赢家好莱坞的《绿皮书》、柏林银熊奖得主《地久天长》以及于谦的最新成名作《老师·好》口碑不错,但票房并不算十分理想。特别是《地久天长》,上映18天,票房只有4000多万。由此表明,即使关注现实,即使有深刻的内涵,但也必须注重观众的欣赏习惯,注重影片的可视性和节奏感。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影片的票价。大量数据和事实表明,影片的观影人次与票价呈反比。一季度观影人次降幅之所以比票房降幅高5.9个百分点,票价上涨7.5%可谓“功不可没”。春节第一天,全国票房同比大涨,一些业界人士做出了7天票房将超70亿的大胆预计。但最终的结果却是60亿都不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票价惹的祸。

  记得前几年,有行业管理部门发文,对电影票价做出限制性规定,说白了就是不许降价。然而,作为一种服务、一种文化商品,观影的价格也应该与其价值相符。四五十年前,大城市电影票价两毛或两毛五,那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是56元。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万元(税前),每月6000多元。而如果电影票价按百元计,增幅就高达近四百倍。如此,观影显然就成了一种高消费。而如果票价与收入增长同步,票价在20元至30元左右的水平可谓正合适。

  电影是一门大众的艺术,只要有好影片,价格又合适,是不愁大众不进影院的。如果不明白这个基本的道理,不下决心拍出大多数观众喜欢的影片,而只是寄希望提高票价增加票房收入,其结果难免事与愿违。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