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娱乐> 正文

热播13年"乡爱"长寿不偶然 "土俗"质朴幽默惹人爱

  《乡村爱情》系列已播到第11部,堪称名副其实的长寿剧。

  不知不觉,《乡村爱情》在春节假期又开播了,整个系列已经到了第11部。这部东北轻喜剧再次卷土重来,让不少“乡粉”惊喜不已。从2006年至今,《乡村爱情》陆陆续续鼓捣了549集。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长寿剧,从以往的电视台转战视频网站,今天的“乡爱”仍然活力十足。

  象牙山故事折腾不完

  鸡毛蒜皮却让人回味

  《乡村爱情》系列的剧情并不复杂,它聚焦东北一个叫象牙山的村落,讲述的也无外乎是村民们的日常,谁家孩子和谁家孩子搞对象了,谁家孩子从事什么工作,谁家媳妇生男娃了,村里干部选谁……象牙山有四大家族,分别是刘氏家族、赵氏家族、谢氏家族、王氏家族。被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象牙山“东北F4”,则是刘能、赵四、谢广坤、王老七。剧集主要围绕四大家族和这几个人物展开。

  用一组词来形容象牙山的“东北F4”,就是“能折腾,爱折腾,会折腾”,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刘能、谢广坤等的搅动下,都会变成象牙山家家户户的大事。到了《乡村爱情10》,该折腾的基本都折腾过了,年轻人恋爱、结婚、工作、生娃,孩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剧集又衍生出一批新的“大龄青年”了,象牙山成立了“大龄青年婚姻理事会”。正如剧评人盖伦所言,这是编剧高明的地方,每当一季的故事讲完了,他就扔进几个新角色,人物关系重新组合,又是一出纠缠不清、折腾不完的大戏。

  简单的重复故事,当然不可能让《乡村爱情》火到今天。这部作品之所以被很多观众记住,与其故事内核有极大关系,不论延续了多少季,它的主题都是淳朴的民风下,各类小人物为幸福生活奔波的主题。剧中许多乡村生活的细节,则是观照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刘能下棋的村口是村民们聚集的公共娱乐空间,大脚便利店的小黑板则是村民们“赊欠消费文化”的缩影。而正在热播的《乡村爱情11》紧跟时代,把“建设生态新农庄”“精准扶贫”“招商引资”等国家惠农政策的背景和剧情紧密结合。

  “土俗”质朴幽默惹人爱

  互联网催生“乡学”新解读

  许多人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存在“土俗”的刻板印象,认为主要的收视人群是中老年人,但这样的情况并不适用于《乡村爱情》系列。《乡村爱情8》播出时,腾讯视频的播放指数显示,18岁到29岁的年轻观众占了73%,有11%的观众年龄在17岁以下。

  被电视台“抛弃”后的《乡村爱情》,被迫拥抱了互联网,结果阴差阳错,适应得比谁都强。剧中土味、反差、人物丰富的表情、笑点、幽默、喜剧等因素,很快被互联网上的年轻人所捕捉。他们不见得看过《乡村爱情》系列,但这不妨碍他们借助《乡村爱情》系列的素材进行表情包、小视频等再创作,在开心一笑的同时也拉近他们与《乡村爱情》的心理距离——他们从以前对农村的不解、疏离抑或对“土”的鄙夷,转向了对“土”中质朴、幽默、自洽状态的理解和欣赏。

  长寿的《乡村爱情》系列,也催生了一门叫“乡学”的“新学科”。剧中丰富的镜头语言为“乡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对资深的“乡爱十级学者”们来说,“看门道”尤为重要。《乡村爱情》第29集中,刘能的女儿刘英嫁给了赵玉田,刘能夫妇坐在炕头陷入长久的沉默,只有前景的电风扇在左右摇头。评论人“次等水货”点评,这一场景神似迷恋对称构图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更有观众则笑称该场景的潜台词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乡学”的发展,体现了观众无穷的创造力。差不多从2010年开始,《乡村爱情》里的东北农民形象被人和时尚达人联系了起来,黑白摄影风格加上醒目的英文,可以瞬间令一张普通的《乡村爱情》的剧照变得“高大上”起来。把《乡村爱情》“时尚化”的游戏,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更有人认为,《乡村爱情》不仅在视觉层面上很酷,在文本层面上也同样微言大义,读懂了象牙山的饭桌,就读懂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人情世故。

  国产长寿剧动辄几百集

  鲜明地域特色难以复制

  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国产长寿剧大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且以表现家庭生活为主。这些剧集旨在讲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满足本地域的观众观看自己故事的诉求,并进一步把本土文化推广至全国范围。来自腾讯视频的数据显示,《乡村爱情》系列的主要观剧人群除了东北三省外,还有北上广和东南沿海的一线城市。也就是说,这部东北轻喜剧在南方一样红。

  在北方,蔡明主演的“马大姐系列”,讲述的则是北京退休老太太马大姐与其邻里的生活,陆续推出了《闲人马大姐》《马大姐和邻居们》《党员马大姐》等,是超过三百集的大体量。南方的广东地区,长寿剧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七十二家房客》和《外来媳妇本地郎》,尤其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堪称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至今已超过了三千集。还有一些地方的方言剧也体量巨大,但因为语言的障碍,令这些作品无法“出圈儿”,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

  事实上,长寿剧在不断孵化的过程中,本身就逐渐成长为大IP,其具有的品牌价值远超普通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就已经出现人物手办等衍生品。不过,在制片人大楠看来,《乡村爱情》系列的火爆无法复制,如今所谓的国内长寿剧,其内容开发的力度还不够,还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创作方略,并积极与视频平台合作,加强营销力度。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