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卫生> 正文

医生不是“神”却能 以人文之心、解病患之苦

医学是人学。医道有温度。

这两天,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青年医生自创的MV“我是医生不是神”在网络上火了。几位医生风趣地唱到:“我是医生不是神,我只是个普通人”“我的白大褂里装着有趣的灵魂”“我喜欢和患者直接沟通”。

这首自创MV的风格或许幽默滑稽,但表达的主题却严肃和重要。在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前夕创作这首歌,几位医生就是想让患者了解真实的医生群体,从而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而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正是“医学人文”的核心。

在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以“做全国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之家”为使命的中国医师协会,郑重地提出“医学人文”课题,号召全国医师在自己的节日里深刻思考,做一名医生的“真正价值”。

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分论坛现场。杨海丹/摄

8月1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分会副主委袁钟以及全国各地的医生、医疗机构管理者和业界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诚心诚意与患者沟通,就是讲“医学人文”

在当今时代,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医学是科学,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医学也是“人”学。医疗行为的“科技感”越来越被强调,其“人文”感却没有受到重视。正因如此,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发出感慨:“人文是医学的灵魂,医学如果离开了人文,就变成了一个空壳。”

空壳是没有温度的“炫技”。即使技术再精湛,缺少人文精神的医疗行为,也是冷冰冰的。这就是为什么,一边是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一边却是医疗纠纷频频出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期待被施与有尊严的对待、有温度的服务。

在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看来,优质医疗服务的核心是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其根本是尊重和关心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是“诚心诚意与患者沟通”。

“最美基层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无不是以病人为中心。为帮助产妇分娩,跪在地上几个小时的助产士;在旅游途中路遇游客突发状况,紧急施救的医务人员;在数小时的手术后,等到患者苏醒才肯休息的医生,令人动容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技术手”,更是他们的“人文心”。

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始终都是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医学人文建设,不仅是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建有温度的人文医院,做有“仁心”的人民好医生

新时代下,如何才能深入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中国医师协会认为,需要把握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医学生入学后即开始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将医学人文课作为必修课来推进。第二阶段,在医学生毕业后的培训中,推广全国医学人文通用教材,并将此作为住陪阶段的必修课之一。第三个阶段贯穿了医生职业生涯始终,即在医生经年累月的工作中,强调和实践医学人文价值观。

相较而言,第三个阶段最困难、最需要毅力。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近年来探索多种培训形式,通过举办医患沟通培训与演练等活动,推动医学人文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校医院副院长王智玉在接受培训后,有所感悟地说:“在医院的工作中我们担负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既是医生,又要负责公共卫生的事务。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当我没法同时满足所有角色要求时,我要先处理最主要的责任,那就是为患者服务。”

在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作为医师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而召开,就是强调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树立医生爱护患者,患者尊重医生的社会观念。

据了解,本次大会围绕“弘扬崇高精神 聚力健康中国”主题,共开设9个分论坛,研讨“白求恩精神”、叙事医学、共情理论、关怀理论、共同决策模式、尊严疗法等问题,促进医学人文建设进一步落实。

正如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往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所言,从宏观来看,健康中国与人文建设,不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如何发扬人文精神的事情,这其中包含着健康、医学、科学、人文、哲学、宗教、伦理道德、传统文化等方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该从更广博的视角审视医学。

倡导新时代的医学人文精神,建有温度的人文医院,做有人文关怀的人民的好医生,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