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社会> 正文

毛建卫:目标使命、以人为本与深化改革、开放融合

目标使命、以人为本与深化改革、开放融合

毛建卫校长在2020年春季学期返学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5月7日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好:

今天是今年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我向大家交流汇报四件事:一是关于抗疫 100 天,二是关于返校后 60 天,三是关于去年 12 个月,四是关于今年后面 8 个月。

一、关于抗疫 100天(略);二、关于返校后 60天(略);三、关于去年12个月(略)

四、关于今后 8 个月

关于今后8 个月,讲四点,目标使命、以人为本与两个办学发展动力:深化改革、开放融合。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 40 年,经历了前 20 年的摸索和探索、后 20 年的规模发展,当今,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与普通教育相比,对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科学定位、发展规律与为了谁、是什么、向何处去等等“怎么想、怎么干”基本问题的系统研究还不够,但有一些方面已形成了共识: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其办学体系要求形成中高本硕纵向贯通、政校行企横向融通;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育,更依赖“名师出高徒”的教育,要求德技兼修、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育人模式,要求理实兼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种对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的反应最为灵敏的教育,其本质上是技术教育。

老师们,那么我们学校办学为了谁、是什么、要向何处去?我们“怎么想、怎么干”?

首先,一所高校必须要有它的目标与使命,没有目标与使命,就没有方向。我们的办学发展要追求什么?学校四十年办学的成果积累,成为了全省工科门类最为齐全的一所工业高等职业院校,全体师生创造了奇迹。现在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工科院校更加发力,在此背景下学校大有可为,关于今年的今后八个月谈四点。

第一、目标使命

我想我们应该树立起三个目标导向。

一是要成为“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是比普通教育高校更为开放的院校,关键发展路径是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我们要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喜迎天下来客”,以人才、技术和思想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为主要使命,要将这条路径铭刻在心里,流入血液里。

二是要追求高职的“双高”内涵。什么是“双高”的内涵?我们要牢牢记住其最核心的内涵,要紧贴“双高”建设任务和指标,实现内涵突破。“双高”内涵包括: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服务发展包括科技服务和培训服务两个方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简称“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今后的双高内涵及要求还会增加新的指标,如科技进步奖等。

三是职业本科发展方向。从办学历史和规模体量、工业门类总量等来说,我来了一年多,但我觉得,40年办学底子很厚。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技术教育,地方区域的长三角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已提出了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强烈新需求,我们应要努力争取往职业本科方向去建设。目前,地方职院已经打出了“职业大学”的口号,地方高等教育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鼓励优质高职院校开展或扩大本科试点教育”、“鼓励优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从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来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在专科职业教育水平上发展大约几十年左右后往往会出现拐点——本科职业教育方向的新需求。总体上人均 GDP 与职业教育呈正比关系,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低,对职业教育的供需不足,适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较高,适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并重层次;中心城市人均GDP 高,适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层次,更发达的大城市要求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乃至专业硕士、专业博士职业教育。

当前,国家正在部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教育部正在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收集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设置论证方案。这些举措在高职院校加入方面没有设定门槛,我们各个学院可以大胆去尝试,去参与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方案制定,现在已有二级学院参加。

教育部与山东省联合发布《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从中职到研究生升学通道打通,全面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职教、普教并行的高考双车道。山东省已经确定将半数左右的省属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职学校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优质本科高校的渠道通畅、数量逐年增加。实施职教高考制度后,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将逐步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30%,这也就意味着对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招生生源等带来重大冲击和挑战。所以要努力往职业本科方向发展,以寻求高职院校更大空间。“丢了一扇门,能否打开另一扇窗?”基于当前形势,我们要在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高水平队伍建设乃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加强谋划,争取打下扎实基础。

第二,以人为本

任何一所高校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高校的主要内容则是教学与科研,而这些都离不开各类人才队伍发挥的支撑作用,学校的发展依托于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首先人心齐、风气正,精气神就好。在学校里,人和人之间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平等的,开展工作主要依靠协商和说服,虽然也依靠行政命令,但一般是补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履行好“公仆”职责,就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所以,我们说办学要“关爱学生,珍爱老师,热爱学术”,我们说办学有“四个天”:学生是天,校友是天,老师是天,办学服务的对象是天。我们要多倾听沉默的大多数背后的声音。

在学校发展中,首先是每位教师个人的发展,特别是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每位教师发展了,学校才会大踏步发展,我们要加强“六个一批”全员人才结构队伍的建设,强化全员人才观,强化教师队伍的“育、引、用”,鼓励教师读博士、下企业实践、做产学合作等来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要举全力加强领军人才、行业专业带头人建设。

第三, 深化改革

一是党建引领与保障:党建是为了引领和保障党的事业发展,党建工作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坚决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要强化廉政建设,廉政是干部、党员的底线要求,推进清廉浙工院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校园氛围;三要加强党风建设,反对“四风”,特别是习总书记经常提出的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要加强人才建设,调动每一位干部、党员的精、气、神,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提升理论水平,加强政治建设,奋力担当高等教育强国报国的历史使命,对于我校而言,我们担当的党的事业就是要把学校办好,为党为国培养好人才、抓好科技与服务、抓好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是现代治理与改革:今年及今后三年的制度改革主要是:三定方案、校院二级管理、全员聘任、三个考核(考核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教师)等。这些治理制度梳理与管理可以多向先进高校学习,人、财、物、责、权、利、事,重心下沉,形成“以专业群建院,以院办校”共识,最关键是,真正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现在学校对二级学院的充分尊重,“要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拥有更多的指挥权”。大多数高校改革的重点是以二级学院为中心,把各二级学院作为真正服务的对象。对二级学院的考核,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让各二级学院愿意主动去争取相关指标与成果,考核以绩效为导向,从二级学院贡献率、人均贡献率、完成率等和其他必要条件,如党建考核、安全考核等方面来进行系统制度设计。

三是教学与科研改革:教育部“职教改革 20 条”中四大重大改革包括:“三教”改革、1+X 证书制度改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职教高考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1+X 证书制度改革也已经推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职教高考改革通过试点后也将推广。

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技术教育,技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从手工艺到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的进程中,几乎所有职业都和技术进步有关,技术革新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淘汰旧工种、旧技能,带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需求,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发展,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通过校企科技合作、产教高度融合,来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来及时更新专业、教材和教法,所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未来。

第四,开放合作办学

我们来看看我们所在地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与态势: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了“12345”的总体构想:“1”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2”是紧紧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大根本动力;“3”是充分发挥浙江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三个地”的优势;“4”是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四大建设”;“5”是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浙江省今年还要联动推进创新强省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与服装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与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十大产业链:数字安防、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纺织、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网络通信、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生物医药。其中现代纺织是浙江省四大万亿产业之一,也是绍兴市十大产业集群之一。我们更要密切关注绍兴市今年提出“双十双百”行动计划,要打造十大产业集群与十大产业链, 十大产业集群为现代纺织(商贸)、现代住建、集成电路、黄酒、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金属加工、珍珠饰品、智能厨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十大产业链为新材料、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食品及添加剂、时尚服饰、数字 5G、绿色包装、智能电机、医疗器械。

在地方这些产业新发展大背景下,我们学校该如何开放融合、合作办学,在开放中求发展、求突破?

一是政校行企融通,产教融合、城校融合。职业教育的特征有高等性、职业性,我认为还有区域性的特征,产教融合、城校融合是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区域性,我们要积极走进企业、走进行业,为企业、行业做应用性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科研反哺教学能力,教学是根本,科研主要是应用性科研是未来。

二是中高本硕贯通,普职融合、理实融合。我们要加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交流学习与融合,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目前好多本科院校也在大力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985大学现都在大力创建生产性试验科研平台和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

三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尽管今年国际交流合作难度更大,但是我们还可以在服务“一带一路”企业复工复产上做文章。

四是文化的开放与融合。与地方文化、企业文化交流融合,我们的校训“明德敬业 知行合一”就是王阳明的思想,去年成立的阳明实学研究院致力于实学思想研究,今年校园内会建起王阳明塑像,学生毕业后又会增加一个母校的永恒记忆。

五是专业群的融合,科教融合、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部“双高计划”中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三大要求:首先专业群的定位要准确,必须要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地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特色要鲜明,行业优势要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其次要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与教学创新团队、素质优良的校外兼职教师,密切对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材料等;再次是毕业生优秀,有一定规模,能与企业深入合作,并开展科技研发应用合作,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申报高水平专业群指标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科技与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创业、保障机制等,今后还会增加新的指标。

专业群建设要鼓励“抱团打仗”,要充分共享、融合。办学的规律是围绕产业布专业群,围绕专业群建院。围绕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正在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从以教师为中心、课程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还有,正在进行教育成果奖培育,学科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技能等大赛,教育部课程资源库建设,国家产教融合项目申报,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基地,“三教”改革等建设工作。

在科研建设上正在构建“三合一”的科研平台,去年的校级研究院建设是为二级学院对外科技合作、服务企业有一个统筹的科研平台,强化专业学科一体化;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为推进各学科专业进行政、产、行、学、研的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现在的校级创新团队建设是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围绕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持久的人才团队与成果培育。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琳琳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