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一位作家“火”了。这“火”不仅仅指他文笔好,而是说作为“扶贫”作品,不仅“救穷”,而且“救命”!怎么回事
濮阳市人才扶贫报告文学《真功夫》座谈会反响强烈
邵丽致贺 郑大文出席
近日,由市扶贫办、市文联主办的濮阳市人才扶贫报告文学《真功夫》座谈会,在市委组织部主会议室举行。中国作协全委、河南省文联主席邵丽发来贺信,市政协主席郑大文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新一期出版的《中国作家》杂志“中国故事”栏目,用八个板块近两万字篇幅,重磅推出署名李伟的报告文学《真功夫》,作品以大量鲜活事例还原并描述了濮阳扶贫攻坚的动人场景。河南省文联主席邵丽以从未有的高度,盛赞其“开创了国内文学大刊首推地域性‘人才扶贫’纪实作品的先河”;濮阳市政协主席郑大文更是以从未有的频率,在办公会、常委会、座谈会上褒奖这部作品接地气、带露珠、有温度、更高度。因为其扶贫作品,不仅“救穷”,而且“救命”,社会效益,呼之欲出;其正能量,扑面而来。
“窥一斑而见全豹”。《真功夫》创作过程中,一个“因病致贫”贫困户患尿毒症五期面临换肾的孩子,一个暗地里以泪洗面外表上无比坚强的妈妈,打动了这位作家。在热心大夫的配合和指导下,他一方面对接高级医院寻找孩子肾源,一方面牵线公益让家长进企业打工。更让人感动的是:看到孩子“求生”的眼睛,一旦肾源血型配对成功,倘若企业捐助阴差阳错不到位,作家就透支自己信用卡“救命”!
该说现在,这事多了。“因病致贫”,比比皆是。为什么偏偏救他?因为,“要想他助,首先自助”;因为,这个孩子的母亲背后不管怎么作难,给人却是一副昂扬的笑脸;因为,这个家庭自己碗里难见一点油腥,招待外人却是集市上等的豆腐和肉菜。毋庸置疑,这大长了扶贫干部的志气,戳中了这位作家的泪点。
李伟,原名李绍伟,中国作协青年报告文学执行委员,濮阳市政协委员。现为市文联干部、编辑(编剧),报告文学、杂文作家。其新闻及文学作品泛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杂文选刊等主流媒介。文风酣畅,快人快语,擅长用独特视角捕捉社会敏感。濮阳本土作家,默默耕作内外,湖北十堰、贵州毕节、新疆哈密,都留下了作者的身影和笔触。 说他实力作家,是因为其文学作品能频频见诸党报大刊;说他低调作家,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作品不进群,成绩不发圈,个人不炫耀;说他公益作家,是因为自己省吃俭用为采访对象却慷慨解囊。
邵丽在贺词中说:“一曲创业史,人才扶贫歌。”河南“三山一滩”扶贫攻坚, 濮阳是一大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扶贫须‘智’‘志’双扶,过程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这个扶“智”就是典型的人才扶贫。如果说“一袋米两袋油”的“进门扶贫”,留下的是一张张照片;那么,“教你一招”的人才扶贫则是一生受益。《中国作家》首发地区性(濮阳)人才扶贫的点点滴滴,说明市委领导高瞻远瞩,组织部门因地制宜,专家人才身体力行,文学创作勇于担当。濮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久负盛名的杂技、美术、麦秆画,李伟作品频频见诸党报国刊,彰显了濮阳文学创作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鲜明特色。
市政协主席郑大文在讲话中指出:濮阳五县三个“沿黄“,形成自己鲜明的黄河文化。作为典型的平原农业市,数以千计的贫困人口(散户)分布在除华龙区之外的龙都大地上。如果说,豫东兰考摘帽是赶上了政策的”大篷车“ ,那么,豫北濮阳脱贫靠的就是“真功夫”。然而,写好这些枝枝节节,谈何容易!作家没有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是,从“脚下”丈量,从“台前”拔根,从“小事”做起。采访接地气,作品带温度,思想有高度,满满正能量。李伟做为濮阳文学创作的代表,是作家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宗旨的一大突破;李伟做为市政协委员,是作家感情倾笔端爱心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
连日来,濮阳地方纸媒、电视、政府网以及上级媒体、网络,都对濮阳人才扶贫报告文学《真功夫》产生的社会意义,做了详尽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濮阳市政协更是破例为这位作家委员发了工作简报。 (施若锦 王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