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朱元岭)“邸启航,上周小测验,数学考多少分?”又是一个周末的上午,双桥中学的陈兰胜老师又牺牲休息的时间来到了邸启航家来义务辅导。
双桥镇是清代帝师、北京大学创始人孙家鼐的故乡,号称状元故里,历来村民们尊师重学的风气比较浓,但以前供孩子上学捉襟见肘,因学致贫是全镇致贫的两大主因之一。扶贫先扶智,双桥镇按照教育扶贫政策规定,围绕“资助、建档、关爱”要求,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获得教育资助,2018年,全镇落实教育资助资金119.6万元,助学贷款27.4万元。此外,在寿县教育扶贫补丁政策的基础上,镇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捐助15万元用于贫困大学生救助,捐赠2万元书籍给镇里学校,让莘莘学子求学无忧。双桥学区管委会抽调两名优秀老师到镇扶贫办抓教育扶贫落实,让专业人管专业的事。组织全镇教职工帮扶811户贫困户,安排教师与384名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结对当“爱心家长”,定期开展走访、送教上门活动。为丰富全镇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了500平方米的双桥镇“青年之家”,依托平台向贫困户子女开展书法、音乐、教育等服务。全镇孩子考上省重点高中和大学生的数量一直在全县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目前就有两名贫困户子女就读北大,状元之乡状元辈出。
贫困户孙振兴老伴逢人便说多驻村工作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原来老两口身体不好想到县里治疗,但腿脚不便,市政协驻村工作队闻讯后,多次开着车带着老人跑县医院检查治疗,并为其办了慢性病证,让老人享受到“180”报销政策。围绕致贫另一主因因病致贫,镇政府在落实健康扶贫“180”政策和寿县“351”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投入21万元,为所有贫困户签约家庭医生,履约率达100%,镇村医生每月上门为贫困户查身体看病、解读扶贫政策和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各驻村工作队也为无儿女、年龄大和腿脚不便的贫困户忙前忙后,让群众看小病不出门,看大病很方便,生活更健康。
将短板补齐拉长
“请问,镇政府东边的和谐嘉园小区均价是多少?”这两天分管小区建设的移民迁建办公室来咨询买房的人络亦不绝。
和谐嘉园小区是双桥镇移民迁建工程,紧靠省道旁,水、电、气、网齐全,小区旁有休闲公园,环境优美,有人误以为是商品房。农民新村象城里精品小区一样,这是近年来双桥镇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离县城只有12公里、寿霍路穿镇而过、南有安丰塘,北有淮河的双桥镇,虽然地理位置好,但由于贫困人口多、资金缺口大,全镇基础设施薄弱。造成近水源用水不便,靠城区行路不便,还有8个村18406人住在低洼地,受这些短板制约,群众想富富不起来。夯实“双基”是群众所盼,镇里会同3个驻村工作队和18家帮扶单位一起行动起来,通过向上级争取、工作队协调、一事一议等方式筹措经费,三年来先后协调3812万元,修建村、组道路,并做到路灯、树木、自来水管道随路走。同时,为贫困村修建水渠、电灌站等灌溉工程,将南北水引到稻田里、虾塘鱼塘里。移民迁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硬骨头,时间紧、标准高、矛盾多,书记、镇长从征地、拆迁、建设、分房等,始终冲在一线解难题,今年新小区即将入住之际,倾注了镇领导的大量心血和汗水,18栋洁白的小区拔地而起后面是一群消瘦而又黝黑脸庞的汉子们。随着路通、灯亮、渠畅、电通以及改厕、通水,群众生活便利了、村庄美丽了。
“双基”的夯实带来了溢出效应,企业、客商纷纷而来,先后有央企中储粮集团、中石油、国能生物发电厂和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安徽红苹果农业集团等落户双桥,同时,他们的到来,也反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
用柔肩挑起重担
“你们村‘特色种养业’摸底,需要核实上报,让包队干部再次入户收集补充,……”。扶贫站副站长朱素芬“女高音”又在给村专干打电话部署着近期的工作。
朱素芬是双桥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妇联副主席。她的嗓门大,每当村扶贫专干上报的材料不及时、数据有误,她都毫不留情大声当面指出,或电话中提出批评。但是,在生活中又对村扶贫专干无微不至的关怀,像一位和蔼的大姐姐。村扶贫专干对她是又怕又爱。胜利村扶贫专干王云秀,老公在外打工,她一人即种庄稼、照顾老人、还带着年幼女儿,但她的扶贫工作常受表扬,有时白天干不完工作,晚上她就边抱着孩子、边打开电脑加班……。象她们这样加油干的镇村扶贫干部还有很多,全镇公开招聘的14个村扶贫专干中女性占90%,带领这支娘子军的领头人副镇长姚家美也是女性,自从分管扶贫工作后,例会中一次次强调、遇到贫困户一遍遍宣讲、碰到不理解的一个个耐心解释,结果年初喊哑的嗓子到年尾都没好,在她的带领下,镇村扶贫干部个个业务熟、责任心强,普遍受到群众的认可,她们如乡村中无名的花杂般盛开在扶贫路上,用柔肩挑起扶贫重担,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镇14个扶贫专干有12个当选“两委”成员。
让“两业”扶贫来增收
近期,到县城务工的贫困户周广云干完活回来了,腰包鼓鼓的他一改以往的一脸愁容、沉默寡语的模式,总是乐呵呵与乡亲打招呼。
随着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镇里通过摸底、动员,优先将农闲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推荐给施工单位,周广云会瓦工活,为此镇里下半年将他介绍到镇扶贫工地干活,挣了五千块钱后,又介绍他到县里务工。双桥镇土地肥沃,但一年两季庄稼,收成全靠天。靠天靠地不如靠技术。为此,双桥镇持续开展养牛、稻虾、花卉、电商等技能培训,使大批群众有一技之长,逐步由体力活挣钱向技能活挣钱转变,并将技能培训与开展“五互”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身边致富典型带动和技术能手的指导,贫困户互相帮助、树立信心、共同致富。致富有门路脱贫底气足。全镇上下大力发展“种、养、加、光、电、游”产业,通过自身产业发展、“保底+分红”、村级资产发包收益分红等“四带一自”模式使贫困户增收。购置农机发包、建立扶贫烘干车间,村级光伏电站等方式,带动536户贫困户脱贫。每天早晚,奔波于镇各个扶贫车间、扶贫驿站、扶贫基地和种养合作社、企业的一批批摩托车、电瓶车队伍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1户5101人中现已脱贫1094户3119人,3个重点贫困村已出列2个。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孙状元的妙联中的愿望在当下、在他的故乡、在故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勤劳的6万名双桥群众共同奋斗下,已逐步成为现实。(作者:喻军 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