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在课堂上抢到一个座位,每次上课前半个小时,许多同学就已赶到教室;没有座位的学生,挤满了走道,宁愿站上两个多小时,也要把课听完……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深度中国》授课时的常态。图为学生们在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深度中国》课堂上认真听讲。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在办公室回答网友在其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上的留言。新华社记者 马 宁摄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网上引发热烈反响,网友纷纷表示,这次讲话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3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发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这样说》网页链接,转播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声,使网友仿佛置身座谈会之中进行聆听。
同日,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等纷纷转发。文章提到,思政课不仅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这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在3月19日发表的文章《一门思政课,为何值得中央开场高规格座谈会?》中表示,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所以,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开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
一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专家在网上发表评论,说:“思政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思政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月19日,解放军报客户端发表文章《解放军报评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生动地讲到,在青少年阶段这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如果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
网友“番茄yoyo爱吃醋”认为办好思政课的意义非凡,跟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网友“义勇军进步新青年”转发文章并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网友“陌默行者”则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祖国的花朵要好好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学习实践!”
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期望。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说的这句话引发了网友的热切讨论。
会议结束后第二天,“光明日报”的官方微博发布了对部分一线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的采访视频。视频中,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熊晓琳称:“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前提是老师自己先得有信仰。这就要求老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然后再践行,最后才能做到会教。这样话里话外传递出来信仰的力量才能感染到学生。”
网友“吃草莓的石头”对此发表评论说:“办好思政课,关键在老师!老师们要有温度,要有亲和力地讲,真心实意、理直气壮地讲,让真正有信仰的人传递信仰。”
众多网媒也纷纷发文,认为要办好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几把“刷子”。
3月20日,人民网发布文章《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追求并确立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能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
教师不仅要能教,还要会教。网友“李博”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我曾有幸遇到一位思政老师,他的课引人入胜。在他的启发下,我到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历史、哲学书籍,毕业的时候成为全校借书第四多的人。一位好老师,会将学生引向思想的正路”。
央广网“中国之声”节目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殷殷嘱托,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求他们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种素养。网友“我是个小可爱”感慨说:“这六种素养缺一不可。”
3月19日,新华社客户端发表评论文章称,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思政课的效果,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身为教师,要严于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3月20日,新京报网发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文,文章指出,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网友“画一幅好画”认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且具有足够积极性的“思政教育梦之队”,思政课的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
让学生爱上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近日,央广网、搜狐网等纷纷转载人民网在3月19日发表的文章《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月18日,新华社法人微博“新华视点”盘点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金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成为该微博关注的重点。
网友“疯三三233333”说:“思政与社会结合的形式真的很好。在学校思政课要求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月20日,央视网发布了《央视快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文章称,如何让青少年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坚持”,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方向与路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人民网官方微博在3月19日发布文章《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中称:“参加座谈会的‘80后’教师徐川,他的思政课‘热销’很久,往往教室走道也‘站无虚席’。之所以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更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根源就在于徐川的思政课既有思想性、理论性,也有亲和力、针对性。”截至3月20日19时,该文章阅读量已超过24万,引发网友热议。网友“一个会开花的树”说:“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在关注这些‘网红’思政老师的课,每次看完都感慨颇多,深受启发。”
网友“夏实”说:“改革创新思政课后,一定会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与亲和力。让学生们体验到更多生动有趣的思政课,同时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老师的我,身逢其时,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