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社会> 正文

由乱到治 寻找共享经济创新与规范的平衡点

在遭遇共享单车寒冬、顺风车命案后,“共享经济”下一程该怎么走?2月28日,在国家信息中心一楼的会议厅,来自行业、高校的许多人士聚在一起,共同寻找答案。

  从2016年开始,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的团队每年都会对共享经济做一番梳理,形成报告。

  在回顾过去一年共享经济的表现、探讨共享经济的前路时,一些人认为,共享经济有无前途取决于能否真正创造价值,而政府需要把握好规范治理和政策激励间的尺度。

  如果给共享经济这一年来的表现做个总结,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愿意用“喜忧参半”四个字来形容。

  喜从何来?纵观国内外的经济表现,在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逆势上涨。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

  这其中,有两点让程晓波印象深刻:

  第一点是制造业产能正在加速“共享”,成为2018年共享经济各领域中最活跃的类型。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规模约8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97.5%。“这个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个新的趋势值得深入研究。”

  从发展速度上看,2018年各领域共享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变化。“生产能力”、“共享办公”和“知识技能”三个领域较上年增幅分别高达 97.5%、87.3%和 70.3%。

  作为研究团队的一员,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认为,产能共享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推动,“产能共享基础设施较之前大幅完善,政府牵头正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建设。”2018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要鼓励大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促进生产制造领域共享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重构产业组织模式,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降低自身创新转型成本,形成融通发展的格局。

  另一方面,近几年共享经济在制造业领域的拓展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产能共享,涌现出多种产能共享模式和一批创新型共享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产能共享的发展。如沈阳机床集团推出了i5智能“共享机床”,加工时产生的数据可广泛用于商业、管理和技术开发,并与互联网共享生产力平台实时连接实现生产力共享,提高加工总效率。

  第二点是共享经济对就业的贡献。

  据研究团队估算,2018年有7.6亿人参与到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中,其中提供服务的人数达到7500万,比去年增加500万人左右,“这些人里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

  美团点评研究院总监赵大威认为,共享经济的“魅力”在于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就业方式。从美团自身的调查来看,每天工作4个小时以下的骑手占比高达52%,“他们可能有其他收入来源。”而共享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围绕在二三四线城市,“能让更多年轻人在家乡附近工作。”

  程晓波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共享经济对“稳就业”的作用不可低估。过去几年,共享经济甚至让一些“去产能”领域的员工有了新的择业机会。

  随着市场的发展,研究团队也发现,部分领域的服务提供者出现了专职化趋势,一批基于共享平台的专职司机、房东等开始大量涌现。

  共享经济正由“乱”到“治”

  共享经济一方面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却问题频出。共享出行领域首当其冲。2018年,出行领域状况频发。一边是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引发全社会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另一边是共享单车接连“倒下”,押金难退。

  与之相对应的是投资者的“退出”。报告指出,2018年共享出行领域融资规模从2017年的1072亿元下降到419亿元,降幅高达 61%。而这也直接拉低了2018年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的总分: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这是四年来首次测算出负增长现象。”于凤霞说道。

  如果剔除交通出行,其他领域的直接融资其实“不降反增”,融资规模从2017年的868亿元增长到2018年1072亿元,涨幅达23.4%。

  回顾2018年,一些行业人士认为,共享经济从“乱”开始走向了“治”。

  在共享经济的许多领域,相关部门建立起了多部门横向联动、中央和地方纵向联动、重点专项整治与常规化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于凤霞指出,2018年针对网约车、共享单车、网络内容共享等领域集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关部门采取的监管举措主要包括“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力政策落地与执行”等。

  如网约车领域,顺风车命案推动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进驻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用车、美团出行、嘀嗒出行、高德等八家平台,首次开展联合专项检查。

  之前,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也于公开场合指出新业态发展中,一些企业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地野蛮生长、追求流量、追求估值,忽视安全。

  监管部门出“重拳”已经有了一定“成效”。刘小明表示,目前已有11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经营许可,全国已经发放了网约车驾驶员证68万本,车辆运输证45万本,“规范进程比较良好顺利”。

  要在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间找平衡

  进入2019年,研究团队认为,共享经济在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未来三年,仍能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共享经济如何在安全与效率、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之间进行一个平衡,应该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要议题。

  报告指出,共享经济企业注册地与经营范围全国性甚至国际化之间的矛盾突出。

  目前许多领域新出台的监管制度多数都具有明显的属地化特点,共享经济活动大多涉及线上线下的协调互动,属地化管理有其必要性,但是多层级的监管体系与平台企业“一点运营、服务全国” 的网络化特点相冲突,并存在合规要求层层加码、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潜在风险,也容易导致企业合规与运营成本大幅上升。

  途家网政府公关总监朱建刚在这方面深有体会,作为共享住宿领域的一员,途家现在正面临相关问题。

  “共享住宿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哪个,是住建部还是其他部门?”在和地方政府打交道的时候,朱建刚发现不同城市有不同主管部门,而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最大的问题就是监管尺度不一。比如有的地方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业主的个人信息或民宿所在的居民楼里过半的邻居签署同意书。

  “这是针对扰民问题而提出的要求,”在朱建刚看来,现在城市里租客流动性大,不可能征求每家住户的同意,就算征求到了,没几天换租客了,一样没有效力。而平台对于业主可以审核房产证等信息,其他信息平台过度收集也不合理。

  投资共享经济领域的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认为,共享经济能不能长存,关键要看能不能创造价值,这其中包括“创造低成本”“给用户创造新体验”“创造新的商品定价”。

  与会人员还提到平台和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

  从目前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有的平台企业内部治理依赖于用户身份、 信用等政府公共数据的支撑,但目前这些关键信息的开放程度很低, 平台企业获取数据的渠道少、成本高,信用信息缺乏严重影响以信任为前提的共享经济的发展。

  研究团队认为,政府部门在日常行政活动中采集和储存了大量不涉及个人与国家安全的公共数据,这些数据由于开放程度低而处于“沉睡”状态,既不利于共享经济企业的业务创新,也严重影响着数据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践中,由于多头管理、跨部门协同障碍以及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导致政府与平台之间双向的数据共享始终不太畅通,既存在“不知道跟谁对接、怎么对接”的难题,也存在“不愿”“不敢”“不能”对接等问题。

  因平台算法而引发的大数据“杀熟”成为了2018年的新问题,于凤霞认为平台算法带来了诸多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监管所面临的一个新难题。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