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广州南站迎来返乡客流高峰。记者 肖雄 摄
春运第7天,客流逐渐进入高峰。27日10时许,笔者在广州南站看到,虽然客流较平日已经明显增多,但车站乘降组织和平日一样忙碌而有序。此时正是广州南站开站以来客流最高峰期,每天的客运吞吐量在全亚洲独占鳌头。
广州南站站长张哲介绍说,今年春运广州南站停靠动车组数量为全国之首,日均近800趟,经停南站的各条高铁均迎来开通以来最大客流,21日至27日车站日均发送29万人,是2010年开站之初的20倍。在发送量攀升的同时,车站日均到达量也持续增长至21万人,也就是说每天有50万人进出广州南站,超过了全国所有火车站。
这50万人到底如何实现快速疏运?高铁客流激增的背后折射了什么?高铁站为什么能实现吞吐自如、游刃有余?
每天600多趟车直通全国20多个省市区
“我近几年回家都坐高铁,现在高铁火爆极了。”27日11时10分,湖南籍旅客周超仁在进站口对笔者说。
2014年底,广东连接黔桂地区的两条高铁——贵广和南广高铁开通,为珠三角增添了新运力。今年春运这两条高铁日均客流超过3万人,大大缓解了广东西线出省运输压力。
今年春运期间,广州南站与贵阳北、南宁东站间的动车组几乎趟趟爆满。究其原因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铁的安全、快捷、舒适的优势,不断刺激了人们出行的欲望,其客流增量是自然激发的。
因为京广、广深港、贵广、南广和广珠城际5条高铁线在广州南站交会,使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延伸出省高铁干线的城市。广州南站出现了全国罕见的高密度发车现象——每天600多趟始发动车组直通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广州南站2010年开通初期日发送量仅1万多人,7年时间增长了20倍。”张哲说。
广东省交通运输专家金一兵认为,高铁强大的“虹吸效应”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流,密集人流带来越来越多的物流及资金流。目前,广州南站已荣膺为城市“三大坐标”之一。车站周围汇聚的投资已达千亿元,初步形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CBD。未来几年,随着10多条城轨的接入,广州南站客流还会大幅增长,“经济圈”效应还将进一步凸显。
东西双向进出疏导客流自动售(取)票机超200台
“现在车站主要有购票、乘车、中转和出站四股客流。要使高铁站‘流大不滞留、峰高不显峰’,就必须做到快运、快疏、快导。”张哲说。
为支撑起春运每天50万的旅客快速吞吐,广州南站实行东西双向进出疏导客流,这在全国较为罕见。车站两边同时纳入巨大的客流,可以同时购票乘车。这样既防止了高峰期客流对冲,也为旅客进站提供了空间便利,节约了进站时间。
“春运期间,车站东西两头4个售票厅增加20多台自动售(取)票机,使总数超过200台,为旅客提供买票便利和节约出行时间的同时,也大大疏散了购票客流。”广州南站党委副书记刘慧介绍说。
据刘慧介绍,春运期间每天有8万人在广州南中转换乘。为方便旅客转乘,广州南站每天安排100多人引导、检票和护送,为旅客节省20—30分钟的时间。同时在站台南头电梯安装了指模系统,旅客可自行使用垂直电梯在站台层及候车层换乘,满足携带大件行李旅客及重点旅客的换乘需求。
未来,广州南站还将与在建的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项目——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连接。“届时,广州南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城轨交通枢纽,客流还会大幅上涨,预计中转换乘将超过10万人。”刘慧说。
同时,为适应广州南站客流量日益增加的需要,铁路部门与地方交通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南站指挥中心每日通报旅客出站人数,由广州市交通部门调配运力,特别是在零点地铁停运后,公交部门第一时间跟进出站客流情况,增开夜间公交,及时疏导旅客去市区。
刷脸验证最快只需3秒立体引导标识系统助出行
今年春运,为应对高峰客流,广州南站东西进站口全面使用人脸识别自助验证设备,持二代身份证的旅客可自助验证通过,单人单次通过最快只需3—5秒。这套新科技设备代表了全世界先进科技水平。
近年来,铁路部门还在广州南站开发了手机APP和站内导航系统,只需手机下载导航软件,选定目的地,就能自动形成行走流线,定位目标方位。
广州南站总建筑规模高达60多万平方米,为了让旅客顺利出行,车站建立起了以地面标识、静态揭示、灯箱指示和语音引导为一体的立体式引导标识系统。
为解决车站作业区域大、列车密集、旅客安全监控难等问题,广州南站在全国铁路率先创建了综合指挥中心,运用科技手段保安全。“综合指挥中心有8个子系统,全面整合了行车组织、乘降组织、售票情况、设备状态、岗位人员等各方面信息资源,实现人机互控。”刘慧说。
“我国高铁车站科技含量很高,许多刚上马的新技术在全世界是领先的,不仅提高了高铁车站运输组织效率,也让旅客出行更顺畅。”金一兵说。(记者 刘倩 通讯员 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