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社会> 正文

革命精神代代传 文明之花处处开

革命精神代代传 文明之花处处开

——中国拖鞋之村土垵村再造红色旅游村

图:1996年1月27日,原任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指挥员兼政委许集美等老同志重访后溪会议旧址土垵村谢氏宗祠。

中国鞋都福建晋江早已名满天下,如今晋江市内坑镇再获美誉“拖鞋名镇”。内坑镇土垵村是国内最早从事拖鞋研发的生产基地,如今已拥有高度专业的拖鞋生产企业300多家,而且产品远销菲律宾、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拖鞋之村”。近日,土垵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又及时推出再造红色旅游村的宏伟蓝图,旨在深入挖掘整理村里几处革命老区根据地活动旧址的史迹与文物,确实加强保护修缮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第六次干部会议旧址谢氏宗祠,开发建设雷公石红色旅游景区,进行革命教育培训,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村。“革命精神代代传,文明之花处处开。”土垵村委会主任张文献说,这就是我村要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后溪会议旧址亟待修复

位于内坑镇土垵村后溪的谢氏宗祠,是1949年5月下旬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第六次会议召开旧址,史称“后溪会议”。这是一场闽中游击支队规模最大、意义重大的历史会议,县、区以上干部约70人参加了会议,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建全省的目标做出了重要部署。1996年1月27日,原任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指挥员兼政委许集美等老同志重访了谢氏宗祠。中共晋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烽火内坑》对此有详细记载。

图:土垵村党支部、村委会与社会贤达人士在查勘后溪会议旧址

历经接近70年的风雨沧桑,谢氏宗祠变得颓败不堪,芳草萋萋,无人问津,令人心酸。谢氏宗祠旁边的村民林友朋说,曾经来了很多人,一批又一批的人,看了就走,都没带来什么变化。直到今年9月份时,在非洲办拖鞋厂的返乡村贤张照汉看到谢氏宗祠的荒芜状况,立即自掏腰包请人割除杂草,平整宗祠周围的土地,同时向土垵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做了亟待修缮的紧急汇报。随后,张照汉多次与土垵村党支部书记张照朗、村委会主任张文献带领众干部与众村贤到谢氏宗祠做了现场勘查与反复讨论,决定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修复方案与规划目标。

图:联合国和平使者林常德为后溪会议旧址题词

10月份,联合国和平使者林常德特意为后溪会议旧址题词。鲜红醒目的石碑在告诉过往的人们,这里曾经有革命火焰在熊熊燃烧,如今又有精神文明的花朵在芬芳绽放。修复后溪会议旧址意义重大,林常德感言,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土垵村后溪会议旧址的规划蓝图

如今,村委会主任张文献已经拿出了设计蓝图和规划方案。晋江电视台与晋江经济报也纷纷做了及时报道,振奋人心。村民林友朋高兴的说:“这次他们没有怠慢了,他们真的在做了,我们很感激。”

雷公石红色旅游景区正在规划

雷公石是土垵村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也有古老相传的动人传说,在革命烽火的年代更是成了当年村里老地下党、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等人秘密互动的隐秘哨点。

图:土垵村党支部、村委会与社会贤达人士在查勘雷公石哨点旧址

雷公石位于土垵村的最高点上,由三块石头垒成,看似摇摇欲坠,却又屹立不倒,实属罕见。雷公石上刻有“革命老区根据地哨点旧址”等字样。说起雷公石的开发启动,也是几经波折。对此,村民张龙抱、张建体、张志尚等人谋划已久,早在2016年就组建了一个400多人参与的雷公石开发研究群,旨在抛砖引玉,集思广益,以期众志成城,为村民开拓一处生态休闲、公益共享的文化胜地。

土垵村党支部前任书记林时灿、张照快等人回忆,幼年时便常在雷公石游玩休憩,天热时甚至在石头边睡觉过夜。那时,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林木葱郁,曲径通幽,就像是村里的花果山。后来,大家为了办厂赚钱,慢慢的往山上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竟然变得恶臭冲天,寸步难行。

自今年10月,村委会主任张文献组织动工以来,村民纷纷拍手称赞。习总书记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张文献说,为群众服务无小事,村干部就是要起到带头作用,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敢冒风险,顶住压力,还给村民一片蓝天绿水。

如今,雷公石傲然耸立,四周土地已平整如坪,四面都有宽阔道路可以直通村里,方便了村里的老人与小孩们上山游玩,同时重温红色文化,继承革命精神。

图:土垵村雷公石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蓝图

红色家庭受人敬仰

在土垵村里,曾经踊跃出现了好几个老地下党、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等革命先烈,如今他们家庭及后人在村里也是受人敬仰,倍受关注。

张尚端,1909年生于土垵村,老接头户。晋江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12月核发的五老人员证件,晋老证字编号8500085。

张燕业,1916年生于土垵村,老接头户。晋江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1月核发的五老人员证件,晋老证字编号0000760。

陈孔扁,1930年生于土垵村,老交通员。福建省老区办于2006年7月制发的福建省革命五老荣誉证书,编号5950410312。

图:土垵村委会主任张文献(右1)、村贤张照汉(左1)走访慰问五老家庭,与张文兴之妻许扣(右2)、之子张金沙(左2)亲切交谈。

张文兴,1925年生于土垵村,老游击队员。其妻许扣还保持着“闽中人民游击队”的臂章,晋江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1月核发的五老人员证件,晋老证字编号0000019。1999年9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再授予“光荣之家”荣誉牌匾。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张文兴之子张金沙说,这是党和政府对他们家庭的勉励。

图:土垵村委会主任张文献(右)、村贤张照汉(左)走访慰问五老家庭,与张克庄之子张念灿(中)亲切交谈。

张克庄,1911年生于土垵村,老接头户,实为当时的地下联络站负责人。晋江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12月核发的五老人员证件,晋老证字编号8500086。1999年9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再授予“光荣之家”荣誉牌匾。据张克庄三子张念灿回忆,其父张克庄以经营面粉磨坊与花生油坊的商人身份做掩护,为闽中游击支队建立土垵地下联络站。该联络站负责为地下党员提供居住、膳食等生活保障,隐秘电台,传递情报,联络地下党员,发展游击队员。当时,张克庄家就是一个地下党组织的粮食供应站,尤其是在解放前夕积极组织“储粮迎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念灿表示,修复联络站旧址,他愿意带头捐款。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村贤张照汉(左)正在接受电视台采访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诚如村贤张照汉所说:“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与奉献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丽村庄与幸福生活。革命历史不能被遗忘,革命精神要代代传承。”

图:土垵学校校董会会长张文通(右)正在接受电视台采访

土垵学校校董会会长张文通同样深有感慨,他说:“后溪会议旧址是一定要保护好,修缮好,规划好,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与学习。后溪会议的革命精神必然能够指引我村村民在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征程中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图:土垵村委会主任张文献(中)正在接受电视台采访

土垵村委会主任张文献表示,今后要加强对革命五老家庭的及时关心与慰问工作,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确实有效解决五老家庭在生活保障与生产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革命精神世代传承,土垵人就会像雷公石一样任凭雨打风吹,永远屹立不倒。土垵村有优秀的革命人物与丰富的革命史迹,凝聚成了深厚的革命精神底蕴,再加上独特的自然景观,科学的规划布局,我们有信心把土垵村建设成崭新的红色旅游村!(记者姚晓明)

责任编辑: 管理员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