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深度> 正文

解放日报:增强"四力",以更多精品奉献人民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连日来引发会场内外热议和共鸣。

  其中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委员们的发言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回应。谈到增强“四力”是文艺创作的基础时,他说:“文艺创新要下功夫,要积累,要靠细节打动人,真实、感人的细节需要我们去挖掘。”

  增强“四力”,是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工作者寄予的厚望。“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于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工作性质,还是工作规律,也同样要遵循增强“四力”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精品,从而更好地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首先,要锻炼脚力。正所谓“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任何一个优秀文化文艺作品的诞生,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概莫能外。

  以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为原型创作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从最初酝酿到去年搬上舞台历时近10年。其间,剧组主创多次深入敦煌,接受大漠沙尘洗礼,体悟一代代敦煌人的精神力量。主演茅善玉更是从选定题材开始,整整五年时间里,多次到敦煌生活,与樊锦诗成为“忘年交”……若不是有这样的脚力,《敦煌女儿》怎会受到观众喜爱?演员又怎能演活“不是进洞,就是进图书馆、伏案研究”的学者形象,以致樊锦诗的小孙子看完演出后天真地问“怎么奶奶在台上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没有“走进实践深处”的这份脚力,又怎能把握住实践中的问题瓶颈,进而以理论阐释实践、指导实践呢?

  其次,要提升眼力。无论是文化文艺工作,还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升眼力,既要高瞻远瞩,也要见微知著。陆游在诗中写到“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不久前热播的改革开放献礼剧《大江大河》,收获高口碑。不仅因为故事真实记录和反映时代,令人感同身受,还因为该剧许多细节也真实可信。“有一桌子菜,小到一碗肉,那个年代该怎么吃,导演都考虑得很周到。”在主创人员看来,这些离不开“长期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无数细小的东西“堆积”上去,最后才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整体”。

  再次,要加强脑力。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加强脑力,就是要加强对问题的辨析和思考能力。文化文艺工作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要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讴歌真善美,或是鞭笞假丑恶。这些转化无疑需要高超的脑力来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则更是要以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以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的执著,沉下心来思考,坐着“冷板凳”做学问。

  最后,要提高笔力。文化文艺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终成果都需要通过笔力来体现。所谓“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中有导向,笔下有千钧”,如何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引导人鼓舞人,如何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这既是时代出给每一位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考题,也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总书记对委员们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对于每一位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其他宣传思想工作者来说,都须牢牢铭记、时时践行。惟此,才能以更多精品奉献人民、不负时代!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