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习近平
嘎玛曲卓备好行囊,目的地为沱沱河。既是离家远行,也是重返故乡。
8岁时,作为“生态移民”的一员,她离开祖辈生息的唐古拉草原,北越昆仑山搬迁到青海格尔木市,新家园定名长江源村。
14年后,她又跟随父母的脚步奔赴故土,角色已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成为一名湿地生态管护员。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源村,和藏族同胞共话幸福愿景。总书记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昆仑南北,一来一往,连接起长江源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告别故土的抉择
作别沱沱河、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6个村自愿搬迁的首批128户牧民,组成了格尔木市第一个藏族村
更尕南杰难忘:2004年,“生态移民”这个新词,曾让唐古拉山牧民面临艰难选择。
已是知天命之年,更尕南杰难舍故土,但现实令他担忧:同一片草场,上世纪70年代,“养活三四百头牦牛都富余”,现在“连一百头都喂不饱”,而且“头年旱、来年涝,老鼠满山跑”……
生态愈发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最严重的一次雪灾,当地牲畜死亡超七成,“幸存牛羊没吃的,互相把毛都啃了。”
这一年前后,有两则全国瞩目的新闻,为三江源藏乡生态移民刻印下时代注脚:一是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历史上首次断流;二是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
搬不搬?“房子政府盖,生活有补助”,但牧民仍有顾虑,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没有别的技能……
达尔玛老师总忘不了唐古拉山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捡牛粪。“过去条件差,每逢开学先得带学生推上架子车,满草原捡牛粪、鞋底子、破轮胎,堆满一间教室才够过冬。”
除了“搞后勤”,劝返“逃学生”也是常事。“曾有三姐妹结伴‘逃学’,找了整晚,黎明时发现她们被困在一个河心岛……”河水正在解冻,达尔玛和老师们冲下河,拉人墙才把三姐妹拖上岸,“孩子们被冻蒙了,暖了许久才放声大哭。牧民骑马把娃送学校,一寄宿就是半年,娃们只是想‘逃’回家看一眼父母!”
达尔玛也哭了,“搬!”
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更尕南杰的老伴跟不少高原牧民一样,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多病缠身。“到乡卫生院骑马就得一天,缺医少药,小病就靠自己硬扛。”一次普通的阑尾炎,花了3天才赶到最近的医院做手术。“这样的日子还得熬多久?搬!”
当年底,唐古拉山6个村自愿搬迁的首批128户牧民,作别沱沱河、翻越昆仑山,组成了格尔木市第一个藏族村。新家园的名字连着故乡的根:长江源村。
如今,村子规模已扩大到245户。
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前在草原‘靠天吃饭’,现在进了城我要换个活法”
下了山,干什么?
住进新房,冬暖夏凉;补贴发到手,吃穿有着落。一种情绪曾在移民新村滋生:不再“八岁能放百头牛”,别的能干啥?喝酒打牌过日子吧!
闹布才仁下山没多久,村上组织驾驶技能培训,他第一个考取货车驾照,“以前在草原‘靠天吃饭’,现在进了城我要换个活法。”
跑了10年运输,眼界大开的闹布才仁没有小富即安。2014年,唐古拉牦牛、藏羊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他敏锐捕捉到市场前景,每年回山里收牛羊,还投资40多万元把村里的门面房改造成冷库,“这不,一上午就卖出去3000斤牛羊肉,冷库里储存的400多只整羊和上万斤牦牛肉,怕是撑不到开年,还得派人再收点儿。”
从牧民到司机再到老板,闹布才仁的两次转型,成为长江源村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开超市、做餐饮……摆脱“等靠要”,生活更宽广,越来越多的移民有了新角色。
走进位于长江源村东南一隅的岗布巴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三木吉正召集村里的15位社员开年终总结会。
这位下山时19岁的姑娘,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强人”。“政府组织的创业知识培训,我一场没落。”听说藏式氆氇毯有市场需求,三木吉当即决定创业,不仅与村里姐妹们开起合作社,胃口还越来越大,从编织氆氇毯发展到制作藏靴、绘制唐卡,合作社营业收入从不到7万元跃至34万元。这次年终总结会的一项议题,就是筹备从线下销售转战电商平台。
生活方式的转变,让越来越多的牧民对新家园有了归属感。
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医院“也就15分钟车程”,年事渐高的更尕南杰和老伴再不用为就医发愁。
长江源村内,“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拔地而起,全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毕业率、升学率常年“双百”。还有3年退休的达尔玛,再不用去追“逃学生”了。当年跟他到处捡牛粪的学生扎西东周,如今已是四年级二班班主任。“我班里有个女孩,她爸爸也是达尔玛老师的学生,后来辍学了,现在总给我打电话,让我一定好好教他闺女。”
人与自然的和解
“人爱护草原母亲,草原母亲也会继续哺育儿女”
“为啥我的生意好?禁牧移民,牛羊少了,可品质高了,个顶个膘肥体壮,市场也买账。”前不久,闹布才仁注册了岗尖蕃巴商贸公司,“公司名称是高原雪山的意思,就是想告诉顾客,我的牛羊肉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人爱护草原母亲,草原母亲也会继续哺育儿女。”这是闹布才仁最近悟出的道理。
像闹布才仁一样,越来越多的长江源村人体会到当年禁牧移民的深远意义,回馈自然正在成为自发的行动。
每个月巡护,嘎玛曲卓都要与同为生态管护员的父母返回故乡,深入长江源沱沱河腹地。“对草原设施、环境卫生进行监管,谁家的牛羊数量超标了要清点核实,碰到盗采盗猎等违法行为立即制止上报。”嘎玛曲卓一家每次进山巡护,少则三四天,多则一星期,“虽然辛苦,但那片山山水水不仅是我的家园,也是全国人民的家园。”
“长江源村现在有172名草原生态管护员、33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全面覆盖501.1万亩禁牧区。”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哇告诉记者。
2017年,长江源村人均年纯收入达22828元,实现脱贫摘帽,搬迁牧民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10年下来,三江源各类草地产草量提高30%,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560个西湖。
放下牧鞭的牧民正逐步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与红利共享者,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
在长江源村西北侧,藏家民俗文化传承基地项目已破土动工。“通过打造民俗展销、特色餐饮等文旅产业,进一步变输血为造血,将解决60多名村民就业,巩固脱贫成果,激发长江源村的持续发展动力。”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赵守元说。
延伸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来抓,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全力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压实责任,让干部沉下去,使工作实起来,补齐党员干部在认识、感情、能力、作风上的短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围绕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这个根本性问题,加强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短板,行业部门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157.7亿元,深入实施十个行业扶贫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