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深度> 正文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是从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开始的,是基于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还体现在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要通过革命性变革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是从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开始的,特别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转变。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首先是从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开始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结论一般化、绝对化、神圣化,甚至把一些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附会到马克思主义名下,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制造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党内又形成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推动下,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我们党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全党思想回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我们党重新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就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建设社会主义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只有深刻认识基本国情,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是基于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党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党的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后来由于主客观原因,“左”的思想日益增长,提出了许多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国情、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目标、要求和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拨乱反正的过程中,总结过去“左”的错误的思想根源和教训,对我国基本国情作了深入思考,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1987年8月,在党的十三大即将召开前,邓小平同志明确要求党的十三大报告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根据,“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为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正是在这个论断的基础上,我们恢复了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这个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最根本的实际依据和理论基石。正是在这个重大论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和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也证明,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谋发展,更好地体现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

  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要通过革命性变革不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恩格斯早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保持自己的优越性。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社会开始展现出崭新面貌和勃勃生机。但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滋生和发展,我们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陷于僵化,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85年,当改革全面推开之后,他又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重要论断。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革。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要进行一场革命性变革。通过40年的探索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活力,社会主义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强调“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革命意义与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这是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带给我们的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这一重大转变突出地表现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上。

  社会主义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使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中能够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各国,什么地方有好东西,统统学来。”他讲的世界各国,当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在改革开放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客观上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孤立,主观上则由于党的指导思想陷入僵化的“左”的错误之中,在处理国家关系上简单地以意识形态划线,特别是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视为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世界,从而导致我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这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落后,认识到对外开放的紧迫性。邓小平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对外开放开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内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际上倡导“一带一路”合作,通过一系列重大部署开创了对外开放新局面,我们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宝贵的思想启示。

  (作者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