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权威发布> 正文

谁与宜春伯仲间?

开栏的话||“庐山观”:人民日报记者看江西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对江西的赞誉可以说是精准独到。如何“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我们要有“跳出庐山看江西”的胸襟和担当。从今天起,我们开设“‘庐山观’—人民日报记者看江西”专栏,综合运用报网端等形式报道江西。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12月20日我们刊发了第一篇:天下谁敢小九江?

今天请看第二篇:谁与宜春伯仲间?

“烟霞尽入新诗卷,城郭咸开古画图”,这是唐朝诗人韦庄,初到袁州时发出的由衷感慨,喜悦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这是一生曲折坎坷的韩愈,给当过唐朝宰相、后贬任袁州刺史的同事王涯的劝慰诗中的两句。秀美的山水给惆怅的谪官和落寂的诗人多少慰藉?

古袁州地处“吴头楚尾”,境扼“湘赣孔道”。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时,因“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澈如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由此得名“宜春”。境内山丘起伏,河川纵横,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美誉。

宜春之美,美在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五百里禅宗祖庭星罗棋布,禅宗五枝三叶袁州辉映。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晚期筑卫城遗址,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善、年代最久远、功能最完备的土城之一。吴城遗址,为江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陶器等,打破了史学界流行的“殷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改写了中国文化版图。靖安的东周大墓,创多项全国考古之最,被列为2007年“全国10大考古新发现”。境内洪州窑,始烧于东汉,唐朝时即列为全国六大名窑之一;高安县元青花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瓷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宜川三月水东流,秀出江南二十州”,体会下诗人李虚已笔下的“秀出”二字,宜春之美呼之欲出;“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品味下理学宗师朱熹笔下的这个“奇”字,宜春之美更是令人欣羡!宜春山川秀美,钟灵毓秀。九岭山恒亘北境,明月山耸峙西南,袁河、锦江、潦河贯穿境域。“千年水温不降、万载水量不减”的温汤,高硒低硫,可饮可浴,赢得了“天下第一富硒温泉”的美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成就了明月山的“四绝”“武功”,令无数名山胜水“少颜色”。

宜春人文鼎盛,名人辈出。陶渊明“始家宜丰,后迁柴桑,晚年复归”;谢灵运食邑康乐,开山水诗先河。徐孺子享“陈番之榻”,王勃《滕王阁序》为之击掌;袁京“高义”归隐秀江滨,成就千年袁州、袁山、袁河之英名。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谪居袁州创昌黎书院兴学化民,筑启“江西进士半宜春”之根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撰《天工开物》名扬中外,著就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献式的大百科全书。开中国女学和民办书院之先河的奉新华林书院,它不仅为华林胡氏一门培养了55名进士,还博得宋代名相晏殊、王钦若、李方和文豪苏东坡等数十多名巨擘的题赞,宋真宗专门赋诗御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只见胡!”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铜鼓、浏阳等地策划和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当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这首豪迈的诗。没有“修铜”等地的镰刀斧头,哪有后来的旌旗招展?袁州会议提出“向吉安(井冈山)进军”,铜鼓作为秋收起义主要发起地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并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出发地。

宜春古称“农业上郡”,今谓“赣中粮仓”,物产丰饶,宜居宜业。粮、油、猪、肉产量和毛竹蓄积量,以及中药材、有机农产品、猕猴桃、百合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江西第一。丰城煤电驰誉全国,樟树岩盐菲声江南。袁州漆器、油茶,樟树药材、白酒,万载夏布、花炮,上高紫蒜、芋头,宜丰竹笋、蜂蜜,靖安白茶、柑橘等声名远扬,钽铌、钨、铜、铅、锌等蜚声海内外。锂电资源得天独厚,亚洲锂都呼之欲出。森林旅游方兴未艾,“月亮之都”品牌享誉中华。

宜春之美,数不胜数。

美哉宜春,壮哉宜春。

宜春归来处处春,谁与宜春伯仲间?(完)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O20年1月20日,作者郑少忠系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社长)

第三篇:景德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