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权威发布> 正文

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为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破解“小农户”实现“大生产”的难题,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逐步在全国实施了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政策,即对接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按亩给予补助,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集中连片推进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化服务,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得以普遍实施,重要农产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多赢局面。主要成效如下:

  实现了粮食增产。带动小农户集中连片耕种后,消除田埂、利用边角荒地、减少季节性抛荒等增加了耕作面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了亩产,收货烘干仓储环节减少了损耗等,粮食增产效果明显。如山西寿阳县采用大型机械进行集约化田间管理,玉米亩产达到1092公斤,比周边增产250公斤以上。社会化服务的增产效应,使农业生态修复与确保粮食安全不再“两难”,为推进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农业结构等赢得了空间。

  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对辽宁、江苏、浙江、山东4省数据测算,财政每亩补助不足100元,实现农户亩均增收485.3元,户均增收2911.8元,主要体现在:一是降本增收。通过统一机械化耕种收、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如福建建宁县信远合作社统一购买机防农药,每亩节省成本20%。二是提质增收。通过标准化绿色种植、品牌建设等,农产品售价有所提高。如山东金丰公社服务的农户,小麦、玉米每斤高出市场价0.05元-0.1元,高油酸花生每斤高出市场价0.4元-1.2元。三是就业增收。社会化服务改变了农民打工和务农“两头忙”的状态,农民外出务工更加稳定,兼业农户也能更多增加工资性收入。

  促进了绿色生产。一是提升了土壤肥力。长期以来,农户为节省成本耕层过浅导致土壤板结,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户深耕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能力,培肥了地力,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同时,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地方政府非常欢迎。二是减少了面源污染。如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不用地膜实现粮食降本增产;辽宁彰武县农药用量每亩减少10%,化肥施用量减少17%;机械烘干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南方稻谷霉变等粮食浪费问题。

  助力了产业振兴。一是壮大了服务组织力量。如山西洪洞县农户亩均节本增效22%,7个服务型合作社也实现增收20%;黑龙江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合作社服务面积从2018年的16.4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50万亩。不少服务组织纷纷购置大型农机具,既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也带动我国农机产业做大做强。二是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负责生产,大型服务组织进行关键技术指导、加工和市场对接,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融合蓬勃发展。

  促进了农村稳定。一是增强了村级组织凝聚力。引导小农户集中连片接受社会化服务,需要村级组织从中协调,由于农民普遍受益,“村两委”班子威信大增。有的村党支部还直接领办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为农服务能力增强,密切干群关系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如湖南衡南县两个村合作社将20%的盈利归村集体,2018年村集体收入增加4万元。二是助力了脱贫攻坚。各地将社会化服务与脱贫攻坚统筹结合,有力地支持了贫困地区产业脱贫。如辽宁省将40%的中央补助资金用于四个贫困县,其中建平县2489户贫困户选择社会化服务,惠及贫困人口4970人,人均增收1000多元。三是补充了农村养老保障。社会化服务解决了老人无力种地的问题,如山西寿阳县南燕竹村77岁老人胡来生说,其与老伴有10.6亩地,2018年坐在家里就拿到1.1万元,不需要再向儿女要钱花。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