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没把好事办成‘坏事’,以后可得多站在基层官兵的角度考虑问题。”初夏时节,眼瞅着“两站一室”人气日益高涨,火箭军某旅保卫科科长孙旭长舒了一口气,悬在他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两站一室’由法律服务站、心理服务站、官兵说事室组成,被官兵亲切地称作‘心灵驿站’,深受官兵喜爱。”孙旭介绍说,旅队移防新营区后,为保证为兵服务不断线,“两站一室”重建项目被第一时间提上日程,可谁也没想到,重建之路却一波三折——
起初,考虑到机关办公楼房间紧张,孙旭与科里的干事几经商议,并与通信营领导沟通协调,拟将项目选址定在通信营。理由很充分:通信营与机关同属一个院落,刚好又有空余房间。
没想到,这个“考虑周详”的方案呈报上去,却遭到旅领导质疑:“两站一室”的维护、管理等日常事务繁杂,来来往往人员众多,如果建在基层单位,势必影响基层正常秩序、牵扯官兵精力。好端端的为兵服务工程,可不能一边办好事、一边扔“包袱”。
基于这个考虑,旅党委研究决定,整合机关业务科室,腾出3间办公室给“两站一室”专用。
很快,“两站一室”就在机关办公楼3楼挂牌启用。但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又来了,来“两站一室”的官兵寥寥无几,为兵服务工程成了“摆设”。缘何如此?百思不得其解的孙旭来到发射一营调研了解到:原来,战士们普遍感觉“两站一室”和旅首长办公室位于同一楼层,来来回回不方便;而且心理服务站设置在朝北的房间,光线偏暗,内心怎么也“阳光”不起来……
官兵不满意,党委就改进。“两站一室”再次搬家:政治工作部把朝南的会议室让给心理服务站,日常会议改在党委会议室召开;一位机关部门领导主动让出朝南的房间,隔壁的影音工作组也腾出房间。整个搬家过程用时不到一天。
“两站一室”重新挂牌运行,来往官兵络绎不绝。但旅党委对此事的思考却未停止:重建为兵服务工程,缘何一波三折?归根结底是机关没有精准对接基层官兵需求,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若是在筹建前就广泛征求官兵意见,还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情况吗?
为此,该旅举一反三,打出一套“组合拳”:建立“群众监督员”机制,接受官兵评议,确保服务基层不使“偏劲”;定期组织政策宣讲,在强军网开辟公告专栏,拓宽基层知情渠道;结合下连当兵和蹲点调研等时机,对机关办实事活动进行“回头看”,严防出现“半拉子工程”。
把好事办好,官兵才能叫好。记者前往采访发现,正课时间刚结束,发射一营下士杨俊龙就来到心理服务站,躺上按摩椅听着舒缓的音乐,卸去一身的疲惫。据悉,截至目前,该旅共处理官兵棘手问题72起、协助解决军人军属各类法律纠纷9件、开展心理疏导10余次,“两站一室”真正成为官兵的“心灵驿站”。(肖云舰 徐国豪 记者 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