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民生> 正文

帮一人就业 暖一个家庭

今年,苗国梅已经帮社区内7名待业人员找到工作。而她本人,两年前也是一名下岗工人。

2017年7月,40多岁的苗国梅到社区干起了就业专干,“针对40岁以上待业人员年龄偏大、技能低、就业难的实际,我们先后开发社区综治、保洁等10多类岗位,兜底安置解决各类困难群体4717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侯舜元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5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这次会议强调,要鼓励地方和基层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治理、创新创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积极探索。

兰州市城关区地处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常住人口多达143.65万人,外来流动人口近45.21万人,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针对就业服务的难点,2011年起兰州市城关区打造“民生就业360”品牌,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覆盖、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侯舜元介绍,“3”是对有培训意愿的人员100%培训,对就业困难人员100%援助,对零就业家庭100%消除;“6”是建立职业培训机制、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失业预警机制等六大长效机制;“0”是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做到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

为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度,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以大数据思维为引领,精准采集失业者信息和企业用工信息。“我们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成立25个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所,并配备了299名就业专干。”侯舜元介绍,当地还与58同城合作,对方定期、免费提供企业用工信息。

像苗国梅这样的就业专干,要不定期深入辖区楼院、企业、个体工商户调查摸底。“我们的工作是对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特殊困难家庭进行登记,对失业者要做到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择业意向清、收入水平清、收入情况清。”苗国梅说。目前城关区已基本建立起辖区失业者和用工企业的数据库,并不断补充、完善,在求职者与招聘企业之间架起“高速公路”。

此外,城关区统筹区、街道、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建立“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为有意愿的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各类人员过万人。“不论是不是城关区户籍,只要想学都可以来。”侯舜元说。

开了20多年大货车,兰州市皋兰县九和村村民辛红先去年把车卖了,“开了这么多年车,落下了严重的颈肩腰椎疾病。”

饭碗没了,全靠妻子赚钱养家,辛红先“抹不开面儿”,他听说城关区有免费的按摩养生课,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坐20多公里公交车来上课,“一节课没落,踏踏实实学了一个月。”

今年9月,辛红先和朋友在城关区九州中路开了一家按摩店,“开门红,第一个月就赚了1万多元!”

培训扶上马,政策送一程。去年以来,城关区认定14家省级孵化基地、21家市级孵化基地、21家区级众创空间,累计吸纳就业3000余人,成功孵化近100个创业项目,并为之减免税费近500万元。

2008年回到兰州,窦艳开办了一家从事财税培训的管理咨询公司,员工仅3人,多年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2016年,她搬进了城关区华源文化产业园,一年只要交3000元工位费,“水电、宽带费全免,公司运行成本大幅下降。”园区牵线搭桥,窦艳结识了更多客户,业务量节节攀升:公司成立之初,一年开一次培训班,人数不过五六十人,现在每月都开班,每年培训人次近千人。

“帮助一人就业,温暖一个家庭。”兰州市城关区委书记武和谦说,“民生就业360”立足点在就业,用力点在服务,着眼点在基层,核心是增量和提质。目前,“民生就业360”已走过9个年头,累计帮助超31万人次实现就业。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