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科技> 正文

互动体验是提高科普率的催化剂

亲眼目睹“地球”上一场大气风暴,远程为蔬菜施肥,在机器人实验室看最新人工智能成果……第九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日前在北京科学中心开幕,372项科学体验项目整装列队,迎来了大批爱“玩”科技的孩子们。(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置身虚拟场景,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变化,这是空洞的说教无法带来的。比如“小球大世界”展区,用计算机和视频投影仪将行星数据、大气风暴、气候变化、海洋温度等做成动画图像,这种全景化场景的展示,很多人都少有机会见到。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里,我们都希望孩子们除了读万卷书还能行万里路,现在的互动体验却给他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契机,依托于高科技,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科技的神奇之处,比如最新地球VR版的虚拟现实,用户可以饱览世界各大城市的美景,甚至站在世界之巅或在无垠的太空翱翔。

这就是互动式体验模式的神奇之处,它因身临其境而让人印象深刻。互动体验模式除了更有助于提高接受和参与的效果外,也更易激发起每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激情,比如对科技的无限推崇,对从事科技的人无限羡慕,对科技所带来的变化无限展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世界强国首先是要成为科技强国,科技的强大最核心要素就是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大众科技素养的提升。只有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科技并致力于科技创新,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事业,才会给科技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支持。

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8.47%,2020年将达10%,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不过较之于其他发达国家,国民在科学素质上的提升空间仍很大,“绿豆治病”“酸碱体质”等伪科学依然大行其道,张悟本、李一和王林等人依然有广阔的市场,这些都说明我国在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方面还任重道远,这其中既要提高整体的比例,也要注重实践的运用,让科学素质真正深入人心。

以色列著名经济学教授埃亚尔·温特认为,促进科学素养最重要之处在于,应当从教授科学转向教授科学思维,例如,从强调科学事实的教学大纲转向让孩子们获得科学技能的教学大纲。在很多西方国家,除了借助各种平台进行科技展示、交流与互动,提高现场感和体验感外,还会通过公开讲座和实验室的示范活动,帮助公众了解科研机构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第九届北京科学嘉年华372项科学互动体验,正好搭建了体验式教育的平台,有助于提高科学普及的效率与质量,这对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