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0多个‘网门’遍布荒山野岭,想去那里检修像走迷宫一样,光找路就得一个多小时,如今有了智能地图,只要打开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导航找路,时间节省了一半。”近日,牡丹江供电段海林北高铁车间主任安雪涛指着墙上的“接触网故障抢修线路图”上的二维码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
只见雪白的墙上印着一张特殊的地图,地图的外形仿照子弹头动车的样子,地图中间是一条笔直的有隧道有桥梁的高铁线路,在线路上下密密麻麻地排满了86个二维码。这是安雪涛带领团队历时一年独创的哈牡高铁尚志到牡丹江段150公里内的86个“网门”活地图,也是一张颇具现代感的高铁抢修图。
据安雪涛介绍,高铁供电车间负责高铁动车组接触网的检修养护工作,为高铁动车组提供充沛的运行动力。2018年12月,我国“八纵八横”最北“一横”重要组成部分哈牡高铁开通运营,牡丹江供电段负责近150公里的高铁接触网检修任务。由于高铁全线是封闭线路,禁止人员擅自上道,铁路检修人员在铁道沿线多个位置预留检修门,方便铁路作业人员进出作业,俗称“网门”。可这86个“网门”星罗密布在山间田野,四周杳无人烟,找寻起来极为困难,而且高铁检修时间大多集中在夜间,山间光线极暗,山路崎岖,运载作业人员和检修工具的检修车常常在山里迷了路,让本就紧张的作业时间更捉襟见肘。
如何才能不走“冤枉路”?安雪涛组织职工开了研讨会,有人建议在途中设几个“标桩”,顺藤摸瓜。有的说让司机多“蹚蹚路”,几个年轻人则建议研究个导航软件,把“网门”地点都纳入到导航地图中来,方便、精准、快捷。
年轻人的话让大伙茅塞顿开,安雪涛立即组织一支“网门勘察队”, 组织人员乘坐汽车对管内所有“网门”逐一排查,到达一处就用手机上智能地图软件把“网门”定位,再自动生成二维码,编号登记。
就这样,他们利用平推验收或巡检时机到各网门点通过地图卫星导航功能釆集“网门”定位,回来后再编辑合成二维码,历时近一年时间走遍管内86个“网门”,整理了所有“网门”位置、路线图、公里标等信息,又用半个月时间精心绘制出了一个完整的抢修线路图,就是如今挂在墙上的这张配有二维码的独特的“接触网故障抢修线路图”。
有了这张“智能抢修地图”的指引,职工出发前,只需用手机扫描相关地点的二维码,自动生成定位地图,以往两个小时的路程如今缩短一半,不仅节约汽油消耗,也让职工准备时间和作业时间更为充足,大大提高了高铁设备设施的检修效率和质量。现在,其他检修部门也来索要这张带有二维码的“网门”活地图。
这张独创的二维码智能地图不仅给日常高铁供电维修作业带来方便,还给应急故障处理,加强铁路各系统协同抢修作业提供了帮助,实现了资源共享,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乃至全国高铁线路的各山区等复杂线路区段都具有复制推广价值。(李丽云 张学鹏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