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志愿服务的左春秀(右一)。 |
“奶奶,能让我在这儿充会儿电吗?”
“奶奶,81路公交站牌在哪里啊?”
盛夏,郑州的上午,骄阳似火,而在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的一座红房子里,一位老人正忙个不停,这边刚帮旅客换零币,那边又赶紧为旅客递上“指路条”……老人名叫左春秀。70,不是她的年龄,而是她的党龄。
1933年3月,左春秀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母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左春秀家也因此成为党组织在村里的一个活动点,地下工作者在她家秘密会谈时,年仅10岁的左春秀就站在门外盯岗放哨。
16岁时,左春秀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起,左春秀参加郑州铁路工作,在职39年间,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左春秀始终跟着党走、始终心系旅客。1978年,左春秀担任售票车间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7个年头,服务旅客成了她最快乐的事。
“一抽票、二看号、三打算盘、四贴条。”提起硬板票的年代,左春秀记忆犹新。当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南下务工流开始出现,车票一票难求。要减少旅客等待时间,售票员动作就要快。为此,左春秀在每周二、四、六都要组织售票员进行业务学习,只为旅客少等一分钟,只为不少找旅客一分钱。
由过去谈到现在,左春秀由衷地说,“比起从前的硬板票,现在多好啊,电子车票几秒钟就打出来了,有的车站还能刷脸进站。”这些年来车站的变化,左春秀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1989年,为铁路服务了大半辈子的左春秀光荣离休。那时恰逢全国铁路春运大潮,看到出门在外的人有难处,左春秀就有了想法,“只要旅客需要我,我就不休息。”为了这句承诺,她“离而不休”,号召老同志志愿服务春运。
1993年,在左春秀的发动下,十几名老同志成立了老年义务服务队。队伍成立之初,火车站广场上的两张桌子、几条板凳就组成了他们为旅客服务的“露天服务站”。左春秀说,“刚来这儿服务时,我们几个老同志凑钱买了5个新水壶,每天来的时候从家拎一壶开水,给过往的旅客提供免费茶水,条件虽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这些老人就这样坚持了20多年。
2013年7月下旬,由郑州市文明办牵头,在郑州火车站东、西广场建立了两座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志愿者们提供更舒适的服务环境、创造更完备的服务条件。
“我最难忘的是2014年10月5日,当时开导了一位心情不好的中年旅客,说话之余,他把我当成他的母亲。临上车前20分钟,这位旅客在我工作的‘红房子’外磕头表示感谢。”左春秀说,“别人并不知道你是谁,但他们知道这是河南郑州,举手之劳,帮助了别人,也给我们郑州增光添彩”。
这份不求回报的志愿服务,左春秀一干就是20多年,在她的带动下,先后参与义务服务人数共计170余人,帮助旅客解决各类难题2万多个,收到感谢信200余封。
2012年春运,左春秀身患腰椎间盘突出,虽然手术治疗后影响到日常行动,但她依然每天坚持用40分钟时间,手扶推车缓慢走到郑州车站西广场服务站,进行2小时志愿服务。因腿脚不便,左春秀在做志愿服务工作期间从不喝水,以减少去厕所的次数。
互联网时代的巨大变化,让左春秀感慨万分。她注意到,充电、问路、供水……已经满足不了旅客日常化服务需求。“咱们也该与时俱进啦!”左春秀对老伙伴们说。自此,老年雷锋团平均年龄67岁的老人们拿起智能手机,下载电子支付、电子地图、翻译工具等软件,为旅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一面旗帜,映红百年火车站;一个窗口,传播人间真善美;一名党员,温暖旅客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