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文化>名人> 正文

中国文化着实博大精深

  我故酌彼兕觥(篆书) 
  泥可剌·毕巧利提供

  大象无形(篆刻) 
  泥可剌·毕巧利提供

  春城飞花(草书)
  泥可剌·毕巧利提供

  泥可剌正在挥毫泼墨。
  资料图片

  铺开宣纸,研墨挥毫。灯光下,一位精神矍铄的意大利老人气定神闲,笔走龙蛇。在一处墨香扑鼻、中式布置的艺术工作室里,我见到了72岁的意大利斐墨书法学会主席泥可剌·毕巧利。

  书法是一扇门,引领我走进中国文化

  从好奇到兴趣,再把兴趣变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泥可剌·毕巧利与中国书法结下深厚的不解之缘。2000年,他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创办了意大利第一所教授中国书法和篆刻的学校——斐墨。时至今日,斐墨已经成为知名书法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世界。在意大利、欧洲乃至全球更好地传播中国书法是他毕生的工作:“中国书法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值得人们好好了解。”

  谈话间,泥可剌拿出一张写有12个“怪字”的帖子让我辨识,连蒙带猜,我勉强认出几个字。老人笑了:“这是十二生肖的甲骨文,看!多么具有艺术美感!对我这样在欧洲文化里成长起来的人来说,甲骨文是最具吸引力的文字之一。”

  临帖习字,是老人每日的必修功课。多年的爱好、练习和创作,泥可剌与中国书法感情深厚,形影不离。他坦言,这既是缘分,也是必然。作为一名艺术史研究学者,泥可剌对许多国家的多种艺术门类均有所涉猎,眼界开阔,然而在艺术“百花丛”中,他钟爱的依旧是中国艺术。“中国是一个充满文化和符号的迷人国度”,泥可剌谈道:“中国的书法、绘画和篆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挖掘艺术背后的故事。中国书法艺术所具有的巨大表现力,也对西方抽象艺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开始,最令泥可剌着迷的是常出现于书法作品中的印章篆刻。刚接触书法时,他对篆刻这门艺术并没有什么深入了解。当临摹过各家书法、见过各式各样的印章后,他更想去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着实博大精深!书法就像是一扇门,走进去,门里的世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泥可剌说:“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继承流变,在各个朝代间贯穿中国文化脉络,蕴藏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字中不仅有古人的思想光芒,也有无声诉说的家国情怀。”

  书法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

  泥可剌与中国的故事很长,来中国的次数多到已经记不清,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上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到中国,去了北京。当时北京只有两条地铁线路,我不懂中文,拿着地图在公交车上给司机看,却没有人能告诉我应该怎么走。那时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之中”,泥可剌谈道:“现在的北京,不得了!目睹中国的发展,有点像看科幻片,速度快到令人无法置信。我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现在的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人文方面都有着巨大变化,这是个一直在变化、一直‘新’的国家。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意大利很难看到,中国充满生命力,向世界展现出新的形象。”

  泥可剌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个伟大倡议,它不仅意味着经济建设,也对国家间文化交流大有裨益。‘一带一路’让世界接触到真正的中国文化,逐渐改变一些人对中国抱有的成见与偏见,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中国。”

  如今,泥可剌每年都会受邀去中国参加书法讲座和论坛,与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人墨客共话书法艺术。他真诚地对我说:“中国创造和正在发生的‘奇迹’与中国人的智慧、勇气和决心密不可分。中国人的坚毅果敢,在书法中也能强烈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背后凝聚着中国精神——遒劲有力,意气风发,既有浑厚的强劲,又有清秀的灵气,还有着狂草般的魅力,我在书法中看到了中国。”

  提起中国,提到书法,老人如同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去年在青岛,我惊喜地发现小学生们在课堂上篆刻、临摹商朝文字。”这让泥可剌甚为意外又满是惊喜,“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老的中国文化,将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对于文化而言,温故而知新,‘少年强则国家强’。”

  书法是一首歌,蕴含了思想、情感和文化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傅山是泥可剌最喜欢的一位书法家。傅山擅草书,笔下流露出的旷达不羁也是泥可剌孜孜以求的一种精神状态。他说:“书法很像音乐,不管你是什么年龄,都可以借此表达自己的心灵。书法既是一门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形式,但在西方,却没有这样一门艺术。”

  泥可剌认为,书法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已经远远超越书写文字本身的意义,它已不仅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更是一种将艺术表达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通过这种艺术,思维与肢体相互作用,思想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自2000年成立以来,斐墨书法学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和博洛尼亚三地设立了书法课堂。泥可剌在坚持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当代艺术创新诠释传统书法,并将书法艺术带进小学、中学课堂,带进艺术学院,甚至成为街头的新鲜文化。目前,斐墨已经在意大利培养了300多名学生。

  “如果你真正热爱一种艺术,便会愿意和他人交流经验,这也是我开办书法学校的初衷。”泥可剌认为,在中国,书法是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艺术。与有着潜移默化学习环境的中国不同,在艺术史上并没有书法这个词汇的意大利,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大多来自循序渐进的培养,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成了实实在在的书法爱好者。

  临别前,泥可剌送给我一瓶包装精美的自酿红酒,瓶身上的标签印着他自己设计的篆刻。至今,泥可剌仍保留着篆刻印章的爱好,夜深人静之时,便是他潜心沉浸在精雕细琢中的时刻。

  “中国故事如同一幅书法,观者只有神情专注、不忘初心,才能理解个中奥义,读懂其真正的内涵。”老人说的这句话,令我难忘。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