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记者梁晓飞)隆冬时节的山西省五台县东寨村,乡亲们并未“猫冬”,人们聚在村委会商量着来年的打算。2016年整村脱贫后,东寨村每年都有不少新变化,文化活动广场硬化了、引水管道更新了、养牛合作社越来越火红……这里正是英烈王凤山的家乡。
王凤山,1906年出生于五台县东寨村,自幼家境贫寒,村民喜其聪敏,一起掏钱供他上学,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青年时期,目睹国家衰败、列强入侵,王凤山投笔从戎考入北方军校,毕业后进入军界。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9月,时任第69师203旅营长的王凤山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的茹越口保卫战。在主阵地与相邻阵地相继被日军突破,旅长战死的情况下,王凤山依然不肯撤离,率先冲向敌阵,与日军展开肉搏。最后被警卫强行抱着跳下山崖,因有酸枣丛阻挡,才未有大碍。
1941年王凤山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4军218旅旅长,后转任暂编第45师师长,驻守汾河以南的万泉、荣河、河津一带。汾南地区为粮棉产区,日军进入该地区后,大肆掠夺粮食,到处筑碉堡,修据点,挖战壕,架电网。
1942年6月初,日军在汾南地区屡屡受挫,为挽回战局,集中汾南各县日、伪军,形成优势兵力向34军围攻。战斗一开始,34军第43师和第44师均受重挫,军长王乾元负伤返汾北医治,王凤山临危受命代理军长,率45师转战万泉、荣河一带,继续抗敌。
6月,日军千余人、坦克7辆把45师师部及第2团包围在西张瓮村,王凤山率军坚守阵地,与敌人殊死搏斗。战至午后,敌人又增援2000余兵力。
在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王凤山沉着指挥,坚不言退,亲率预备队冲上前线与敌近战。战斗中,王凤山臂部受伤,仍坚持指挥,后腹部连中数弹,肠流腹外。他忍痛抱腹,不下火线,以身殉国,时年36岁。
为表彰他的功绩,国民政府追晋王凤山为陆军中将。后来,王凤山的事迹被改编为话剧《盘肠英雄王凤山》,在战区广为上演,鼓舞了抗战军民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
1986年,民政部颁发证书,确认王凤山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民政部授予其抗日英烈的荣誉称号。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王凤山之子王述志代表英烈子女接受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