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国向外国友人展示剪纸。方建国供图
中新网杭州10月5日电 题:民间剪纸手艺人:只要孩子喜欢就不怕后继无人
作者 钱晨菲 孙妮亚
“红色的‘寿’字里,不仅有战舰、航母等国防元素,还有高铁、高楼大厦等跟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对着一幅名为《寿》的镂空剪纸作品,65岁的杭州钱塘剪纸手艺人方建国说,这是他个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作品。
方建国的剪纸作品受到学生们欢迎。方建国供图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发明于春秋战国时期,到唐代转为鼎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也是方建国坚持了大半辈子的手艺。虽然剪纸的人越来越少,他却不太担忧,“只要孩子喜欢就不怕后继无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剪纸至今,方建国已有近40年“剪龄”。他是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剪纸分会副秘书长、杭州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而其更愿意称自己为“民间剪纸艺人”。
方建国的剪纸作品受到学生们欢迎。方建国供图
戴上老花镜,拿着刻刀上下刻画,坐一整天都不动身子……这是方建国创作时的常态。
“‘二十八,贴窗花’,从前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各种剪纸图案,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红红火火的窗花一贴起来,年味就浓了。”方建国回忆,因其姨夫擅长剪纸,家中的窗花格外精美。“有一次我看到姨夫的作品《姨娘的头像》,我一下子就被形神兼备的作品吸引住了,不仅与剪纸结了缘,没想到一剪还是一辈子。”
方建国剪纸作品展示。 孙妮亚 摄
凡是剪纸展必须到场、一回家便模仿苦练、向前辈手艺人虚心求教……经过数年的钻研,方建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剪纸方法论。其介绍,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一般要经历8个步骤,包括元素构思、核实资料、构图、草图、修改、定稿、刻纸和最终成品。
“剪纸近40年,社会在进步,我的创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我不再局限于窗花、‘喜’字等小幅作品,而是通过剪纸作品反映时代变迁,弘扬社会正能量。”在方建国手中,一幅幅与时代主题结合的作品“跃然纸上”,其中不仅有反映三代人给长辈洗脚的慈孝作品《家和孝为先》,亦有包含三潭印月、杭州城市标志等元素的G20杭州峰会剪纸作品《杭州欢迎您》。
方建国剪纸作品《寿》。方建国供图
“剪纸艺术并非一蹴而就,一刀一刻,很考验功力和耐心。想要将这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必须要从娃娃开始培养。”他说。
如今,作为钱塘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者,只要一有时间,方建国便会前往杭州各中小学校、少年宫等地,担任公益性的剪纸培训老师。仅2018年,他共进校园、社区等传授民间剪纸工艺36次,参与人数近3000人次。
“每次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兴趣盎然的小脸,我就看到了传统工艺美术未来的希望。只要孩子们喜欢剪纸这类‘老底子’技艺,我就不怕后继无人。”方建国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