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盆景博览园展品。 |
川派盆景博览园展品。 |
除尘扫房子(插画)。 |
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的中华盆景园内,66岁的川派盆景传承人宗作林边打开园区大门,边自豪地介绍:“这里的盆景有2万多株!”
作为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分支,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是较为固定的:树桩盆景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等为原材料;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多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等为制作石材。这些材料在宗作林的手中栽培塑造,成为浓缩山水田园的艺术精品。
天府之国 创作源泉
植根于雄奇秀美的巴山蜀水,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盆景制作技艺逐渐成为川派盆景的核心。友爱镇被誉为“中国盆景之乡”。
“特别是树桩类盆景的制作技艺,比如十大身法、棕丝法,是川派特有的。”宗作林告诉记者,四川被称作“天府之国”,山水、树木极为雄奇、丰厚,地貌环境又临大山险水,这些都成了艺术创作的源泉,造就了以险峻著称的川派盆景。
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个“愣头青”的宗作林便开始接触盆景和园艺。远赴他乡,拜师学艺,四处游学,观摩大作。博采众长又大胆创新,宗作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盆景是方寸之间的生命,川派盆景的生命力给人特别昂扬向上的感觉。”
川派盆景迎来大规模发展机遇,是在改革开放后。那时候,宗作林成了村民中第一批“外出发车皮的”,把苗木生意做到了外地,还做了当地花卉协会的会长。
随着苗木市场兴盛,农科村引进大量的川派盆景,整个村庄一时绿意盎然,名声在外,催生了我国最初的“农家乐”模式,使得农科村被原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称号。
咫尺千里 小中见大
除了“游客潮”,农科村还迎来“拜师潮”——全国各地的盆景爱好者纷纷涌向村里,跟宗作林拜师学艺。宗作林带出的徒弟,既有高中生,也有高等院校毕业生,还有“喝过洋墨水”的。
“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 制作一株上等的川派盆景,特别需要韧劲和耐心。从最初的挑树坯、开始盆景创作,到嫁接根系枝叶、绑缚枝干……川派盆景的制作过程漫长而复杂。一个盆景养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形成材,是常有的事。“学盆景三年也不能满师,所以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宗作林说。
“艺术没有止境。五分吃苦耐劳,悟性占三分,剩下的两分是不断努力。”盆景不是简单的修剪植物,而是要研究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以及历史文化,也要常常借鉴书法、国画的艺术魅力,将其融入盆景所体现的山水文化。“盆景是门艺术,要做出诗情画意,需要文化素养。”
“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缩龙成寸”,盆景“既繁又简”的艺术形式,使得制作技法只是传承这项技艺的基本技能。在宗作林心中,真正的盆景大师,塑造的作品能让人们与山川田园交流,获得情感的宣泄和升华。
浓缩自然 美化生活
“这里的树桩大多是取材于深山老林百年以上的古树桩头,并配植了川西本土植物。”刚从村支部书记任上退下来的宗作林每天早上都会来盆景园里转转,看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整。等工人来了,就指导他们修剪、施肥和养护。
“川派盆景如今迎来了旅游业兴旺的好时代,时常给打扮打扮,争取让更多的游客爱上川派盆景。”他说。
农科村距成都市区20公里,拥有成灌高速、IT大道、成青快速通道等方便快捷的交通优势,全村依靠花卉、盆景种植发展农业旅游,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近年,成都市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这也让宗作林看到了川派盆景愈发振兴的希望。
“盆景是对大自然的浓缩表现,建设公园城市不就是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融入吗?”宗作林期待着,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盆景流派
我国盆景艺术有悠久历史,盆景流派较多。传统五大流派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分别为以广州地区盆景技艺为代表的岭南派,以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为代表的北派盆景。
岭南派盆景受岭南画派的影响,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川派盆景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
苏派盆景以树木盆景为主,古雅质朴,老而弥健,注重自然,型随桩变,成型求速。
扬派盆景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形成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
海派盆景集众家之所长,师法自然,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不受程式限制的风格造型形式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如何选择满意的盆景(小贴士)
◆选桩 粗细匀称有力量
“挑选好的树桩,要那种牢牢抓住泥土的粗壮的树干,看上去非常有力量,没有虚势。”宗作林介绍,树干最好是主干从下到上由粗变细,有一定的弯曲,或笔直的主干上内部有弯曲。侧枝的粗细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侧枝和小枝生长的位置要美观,这样的树桩给人的感觉才舒畅,不突兀。
◆选盆 够大够深能透水
许多消费者购买盆景很注重花盆的材质。宗作林表示,在一开始学习种盆景就买高级紫砂盆、造型各异的石盆,这属于本末倒置。他建议,无需考虑盆的材质、形状、优劣,只要记住“透水”这个关键点即可。
“盆景从树桩到成景上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要养活,放养定型,然后才是逐步地上盆控盆。控盆就是让植株逐步适应少土少水环境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从大换到小。”宗作林表示,塑料盆、粗陶盆、泡沫箱、铁罐、木盒等都可以做盆景,只要相对于种的植株够大、够深、透水就行。
◆选美 形神兼备格律美
“川派的树木造型,传统是以规则型为主,全部用棕丝剪扎。树木的主干造型讲究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变化很大,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形式有多种,各有一定的格律。”宗作林表示,选购川派盆景要看“格律美”。
“在唐诗中,律诗朗朗上口,就是因为格律美。”盆景也一样。
川派盆景制作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包括选种、选盆、用土、栽种、蟠扎等。蟠扎从树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它“上拐”,根据树苗自身的造型赋予诗意,将树苗缠绕起来“拐成”具有意境的形状,让它们在约束中成长。树苗长成形时,根据它的形状主题,选择提根、附石、雕凿等技巧。“格律美”就体现在这些技巧中。
“掉拐”是格律美的主要形式之一,即将树木斜栽,然后将主干作反向压倒,造成第一弯;继续将主干横拐,换成第二弯;再将主干向上翻成第三弯;接着将主干四弯,造成第四拐;最后随弯作顶,使顶与基部在一垂直线上。多用于罗汉松、银杏、紫薇、石榴等树种。
“三弯九倒拐”也是川派盆景格律美的一种:将树木主干在同一立面上扎成九个拐,再在垂直立面上扎成三大弯。多用于罗汉松、紫薇、银杏、石榴、贴根海棠等树种。
“滚龙抱柱”“大弯垂枝”……格律多多,只待欣赏。
(本报记者 张 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