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飞(编剧、出版策划人)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出品的8集人物纪录片《四十年:美好生活》近日在广东卫视播出。这部系列纪录片紧扣改革开放40年来知识改变命运的主题,凸显改革开放下中国人精神境界的飞跃。《四十年:美好生活》的第一集《小万工,好姑娘光芒万丈》播出后引发了社会热议。北上广深多地上班族对小万工和爱人李志强离开北京扎根“二线城市”的做法表示理解,并称在小万工夫妇身上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以《小万工,好姑娘光芒万丈》开篇的《四十年,美好生活》系列纪录片,是马志丹工作室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对于改革开放40周年和恢复高考40周年的大命题,主创团队不断思考:如何避免主题落入惯性思维误区?如何使得人物跳脱出新又不失庄重?首要的是拍摄对象的选择:年龄跨度和阶层跨度,职业身份和人物特性的差异化都必须得到保证。为了尽量避免人物同质化,经过筛样取舍,马志丹最终集结了拥有近70岁年龄差的老中青少四代人物群体——上至“30后”白族老奶奶,下到出生于1999年,汶川大地震后来广东接受救治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故事和个体命运也千差万别:小万工与爱人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景生启是我国第一个操纵3万吨列车的重载司机,25年来日夜穿梭在“中国能源大动脉”的大秦铁路上;妇科主任罗喜平,不断攀登妇科临床疑难病症救治的高峰……这部讲述平凡人生活的纪录片为何如此受关注?深究起来,观众在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中看到了感动,看到了时代浪潮下自己的身影,看到了社会变迁中人们的奋进精神。
如此“走心”又接地气的纪录片作品,马志丹工作室还拍摄了许多:着眼于广东“异乡人”的《人在他乡》、挖掘平凡人不平凡梦想的《我的梦,中国梦——追梦在路上》、集中展示青年党员风采的《我们的青春》等。其中,《我们的青春》在广东卫视首播期间,创造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打破人物纪录片不敢进入最黄金时段播出的惯性思维;第一次打破人物纪录片不能在最黄金时段取得高收视率的市场常态;第一次收视数据突破常规,冲击现象级大综艺和热播电视剧收视峰点。观众纷纷留言:“没想到共产党员的节目,也可以拍得这么充满青春的荷尔蒙。”
平凡人的故事最能撼动人心。纪录片最佳的状态不是让观众看创作者“过度加工”的作品,而是应该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这个时代下的人最真实的模样。这些纪录片,让人们在看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中,看到了过去十几年、几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用向下的视角关注现实,呈现了开阔的视野,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