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商业>企业快讯> 正文

青岛与海内外合资合作热度不减

  青岛港参与投资与建设运营的意大利瓦多港投入运营

  2020年平度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

  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建设“国际客厅”,数字化“双招双引”云签约,海外项目建设不停歇……青岛与海内外“朋友”交流合作活跃,成果丰硕。

      

  “国际客厅”加速建

  受疫情影响,青岛于去年提出的“国际客厅”建设虽然面临新的挑战,但是,青岛于近日进一步厘清“国际客厅”定义、功能和建设标准、运营理念,为“国际客厅”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青岛看来,“国际客厅”是一个全新平台,可以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商会以及有意对接国际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提供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提供法律、审计、会计、签证、生活等全方位配套服务,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更好服务山东省、全国开放发展大局。

  青岛明确将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选定为“国际客厅”的“主宾”,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中日、中韩、中德、中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客厅”。

  与此同时,央企也加入到青岛“国际客厅”建设中来。去年,青岛在春夏秋冬四季连续举办“央企青岛行”活动,将央企纳入到青岛的“城市合伙人”中。央企将在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上合组织国家“国际客厅”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青岛将充分发挥与央企的良好合作势头,建设央企“国际客厅”。

  此外,青岛将充分发挥作为山东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建设山东城市会客厅。

  最终,青岛将建成中日、中韩、中德、中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5个以国家为对象的“国际客厅”,一个央企“国际客厅”,一个山东城市会客厅,形成“5+1+1”的“国际客厅”格局。

  为“国际客厅”建设加码,近日,青岛在全国率先打造外企跨国注册登记“快车道”。

  青岛市行政审批局联合青岛市商务局将德国、韩国、日本等9个青岛驻外工商中心培养发展为境外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的延伸窗口,对有意向在青岛注册企业的外商企业和个人,由青岛境外工商中心提供帮办服务,青岛市行政审批局远程受理、核准企业登记申请。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申请,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将“即来即办、离岸审批”,将制好的纸质证照通过快递免费寄送给外商,为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不见面、零跑腿”的青岛服务。

  “青岛建设为山东面向全国全球的国际客厅,就要打通外商投资企业在青注册登记的通道,让有意来青投资办企业的境外个人或企业,不会因为语言不通、长途奔波等问题而犯难,在家门口就能在青岛注册企业,帮助青岛引进和留住更多优质的国外资源和项目。”青岛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双招双引”数字化

  疫情面前,隔离的是病毒,隔离不了携手发展的愿望,隔离不了合作共赢的期盼。

  2月1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签约仪式在青岛“云”开启。网络为媒,连接起上海、深圳、温州、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的31个项目签约方,同时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步传播到60余个分会场。总投资267.2亿元的产业项目,通过“屏对屏”网络签约形式落户,发出了战“疫”关头“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的好声音。

  同一天,青岛崂山区与“发展合伙人”的云端合作也正式开启,总投资120亿元的7个项目正式落户,涉及金融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总部经济领域。

  这是由青岛市商务局牵头的数字化“双招双引”新成果。据统计,近期,青岛在各个区市组织签约了58个重点项目,其中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15.09亿美元;内资项目52个,总投资725.4亿元,项目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这些新项目、新合作给青岛带来的不仅是新产业体量上的丰盈,还将带来不小的化学反应,催化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乃至其他传统产业发生质变。

  “在这样的疫情环境下,青岛拥有一个持续、稳定、优越的营商环境,是保障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硬核’,也是我们中外合资企业,尤其是欧洲投资者的信心源泉。”项目签约方、福赛中国区负责人马培元表示。

  签约代表、哈尔滨莱特兄弟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法人代表刘忠亮为青岛点赞:“这次签约非常高效,昨天定下签约流程后,今天就马上执行了。之所以在这一特殊时期选择投资青岛,首先是看好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势头,其次,青岛对科技型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优良的营商环境也是我们所看好的。”

  隔着屏幕,就敢砸下数十亿、上百亿的真金白银的背后,是投资人对青岛的十足的信任、信心,也是青岛精心组织的必然结果。

  据悉,自2月1日起,青岛市商务局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商务领域重点工作的指引》《关于报送网上签约项目的通知》《关于推进网上招商开展网上签约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与此同时,青岛市商务局梳理在谈的科技含量高、投资大、具有一定典型示范性且洽谈较为成熟、具备近期签约条件的项目,在疫情期间每个月第二个周开展网上签约活动,2月10日至14日为2月份网上签约周。

  疫情是一时的。青岛早谋划,早下手,让这一特殊冬季因合作发展而暖意融融。

  海外项目频布局

  在这一特殊时期,青岛企业海外投资合作的步伐同样铿锵有力。

  日前,随着“Maersk Kotka”轮首靠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Vado Gateway Terminal),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青岛港参与投资与建设运营的第一个海外股权投资项目。

  瓦多集装箱码头是意大利第一个半自动化码头,也是意大利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目前投产试运营的集装箱码头一期,岸线长450米,码头前沿配有4台岸吊、14台场桥。“Maersk Kotka”轮集装箱是马士基航运往返于地中海南欧地区、中东地区和印度的ME2航线。该航线成熟运行后,每艘次预计箱量约2500标准箱,每周挂靠瓦多集装箱码头1艘次。

  据悉,以瓦多码头投入商业运营为契机,青岛港将积极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拓展全球化视野,发挥一体化资源优势,在瓦多码头、阿布扎比码头等海外项目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联手更多重量级合作伙伴进行全球港口建设运营落子布局。

  对青岛“出海企业”来说,疫情更加考验企业拥抱变化、快速应对的能力。

  填补外派劳务人员缺口、提前制定境外物资采购计划、沟通供应链客户……疫情当下,青建集团在全力做好国内项目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持续稳步开展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业务,确保项目平稳运行。

  “我们积极将我国政府采取的有效防疫措施宣传出去,目前未造成当地政府和业主的恐慌,项目建设也丝毫没有松懈。”青建国际集团执行总裁兼青建北非区域公司总经理王超说,“除了提供一批加急筹措的防疫物资外,以稳定项目生产来支持国内抗击疫情,就是远在海外的建筑人最应该做的。”

  在阿尔及利亚,青建集团承建的当地保障性住房项目也建立和启动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疫情应急方案,确保各项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营管理。

  “疫情的出现是对出海企业供应链广度和厚度以及本土化效率的考验,本土化和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这样的突发情况。”青建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疫情,拥有三十多年海外施工经验的青建集团发挥“本土化、国际化、一体化”的海外优势,借助集团的全球化服务网,稳步推进产能,做到强化疫情防控与开展正常工作两不误。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