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秋时节,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1.3万亩寒地水稻旱作农田喜获丰收,创下旱稻亩产量418.6公斤的历史最好成绩。
(万亩寒地水稻旱作产量专家实测现场会会场)
水稻旱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高效节水型水稻栽培技术,也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之一。水稻旱作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不用育苗和插秧,将种子直接播在旱田地里来栽培水稻的方式。水稻旱作无需移栽、灌水等繁琐环节,稻苗生长以自然降水为主。相比传统水稻种植,水稻旱作具有省水、省工、操作简单、减少病虫害,抗倒伏等优点,整个栽培过程都可实行机械作业。
(高坤在专家测产现场会上致辞)
9月27日,在嘉荫高坤万亩旱作水稻种植基地,现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院所专家,一同对旱稻进行实地考察测产。
(寒地水稻旱作实际测产)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符习勤博士,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展览馆馆长、黑龙江省绿色科技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农科院寒地水稻资深专家王法典,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项目部经理单贞,黑龙江斯坦得认证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有机产品检查员张志刚,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政协主席宋晓日,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商会总会长刘庆东等专家及领导深入旱作水稻基地调研、指导。
(符习勤博士与寒地水稻资深专家王法典深入寒地水稻旱作基地调研)
(高坤陪同符习勤博士、嘉荫县政协主席宋晓日深入寒地水稻旱作基地调研)
符习勤博士宣布了当日上午田间测产达每亩418.6公斤的结果,该测产结果已经由嘉荫县公证处李庆阳、程建新两名工作人员记录。符习勤博士代表袁隆平院士对高坤农业科技公司在旱作水稻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未来在寒地水稻旱作事业的发展中,对高坤农业公司和嘉荫县农业发展一如既往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符习勤博士致辞)
黑龙江省农科院寒地水稻资深专家王法典教授在专家实测现场会上致辞,他说,黑龙江省连续12年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三项第一:粮食总产量第一,粮食调出量第一,粮食商品量第一。习总书记2017年5月到黑龙江省抚远县视察,今年9月25日在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的第二天到黑龙江省建三江视察,足以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今天,我们踏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受袁隆平院士的委托,与来自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伊春市嘉荫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一同到万亩寒地旱作水稻进行实际测产,在北纬49度附近的寒地地带能取得亩产418.6公斤的好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过去10多年来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寒地水稻旱作在袁隆平院士团队的支持之下,育种、除草、机械化生产和配套技术都已经形成可以输出的综合模式,因此,我们将向农业部、向袁隆平院士、向黑龙省相关部门汇报这一重大成果,如果寒地旱作水稻种植技术能在东北推广,将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节本增效产生深远的意义。我衷心希望嘉荫县和伊春市成为农业调整种植结构的排头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黑龙江省农科院寒地水稻资深专家王法典教授致辞)
嘉荫县政协主席宋晓日在现场会致辞,他说,嘉荫县县委、县政府响应习总书记乡村振兴的战略,落实省委张庆伟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部署,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高坤万亩旱作水稻就是在发展精品农业,在高质和高效上做文章,目的就是带领农民走出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实现粮食产量、产品质量、农民收入的同步提升,积极探索、引领农民早日脱贫奔向小康,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高坤农业公司董事长高坤致辞)
农业管理专家苏有说,种植旱稻比常规水稻节水80%左右,人工省60%,成本投入节省20%—40%,而且旱作水稻有18种氨基酸,钙是常规水稻的12倍,镁是常规水稻的10倍,锌是常规水稻的15倍,铁是常规水稻的26倍,其余各种营养都超过常规水稻。因为旱作水稻是阳性米,比小米更有营养,有胃病的患者和产妇都可以放心食用。
(嘉荫县公证处对测产结果进行记录)
在各方专家组的共同验证下,高坤万亩寒地水稻旱作综合技术指标创下三个全国第一: 一、寒地范围种植面积最广,达13000亩;二、种植纬度最低,北纬48度与北纬49度之间;三、北纬48度与北纬49度之间产量最高,每亩产量418.6公斤。
(载歌载舞庆丰收)
高坤表示,高坤农业公司赶上了农业全面发展的好时代,公司将不遗余力在寒地水稻旱作上继续探索和发展,为嘉荫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做好引领和示范,为农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保驾护航;全力打造袁隆平院士命名的“神州第一龙”大米和“恐龙”大米,创民族品牌,为中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