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旅游>旅游资讯> 正文

没有湿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从何谈起?

广袤的湿地为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养育生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日前,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院长、教授雷光春接受了新华网采访,谈他从事湿地生态保护的经历和感想,以及如何从湿地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恢复湿地 小天鹅飞回故乡“天鹅村”

  雷光春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故乡西毛里湖。“我小时候,西毛里湖的水是甘甜的。我出生在湖边,喝着毛里湖的水长大。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毛里湖供养着沿湖十几万人的生活,水质达到Ⅰ类,可直接饮用……”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院长、教授雷光春与记者畅谈

  西毛里湖位于湖南省津市东南、洞庭湖西北,由99条沟汊溪河汇聚而成,包括毛里湖和西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节点,也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雷光春在西毛里湖旁的“天鹅村”长大,他记忆中的西毛里湖“鱼肥鸟多水美”。当地百姓的捕鱼作业“非时不入网罟”,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调整渔网网眼儿孔径大小,每年固定时节组织渔业队到西毛里湖捕鱼。这样可持续的捕鱼方式,让西毛里湖的鱼类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保持西毛里湖的生态平衡。即使在粮食紧张的年代,西毛里湖的渔业资源仍然非常丰富。

  1978年,雷光春离开家乡外出求学。1997年获得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获得湿地国际(Wetland International)颁发的“卢克·霍夫曼湿地科学与保护奖”。

  在1998年那年,雷光春申请了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组织团队前往洞庭湖和鄱阳湖调查长江生态环境状况,4年间开展了十多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深刻认识到湿地系统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从此,他把视角转向了湿地生态研究。

  30年弹指一挥间,雷光春从瑞士回到祖国。他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家乡毛里湖的现状让他倍感痛心:不合理的水产品养殖,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污染物肆意排放,让西毛里湖的湖水由可直饮水污染成了五类水质,湖水“粘稠发绿”,氮、磷等元素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2011年,毛里湖获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资格。2013年,湖南省政府批复,西毛里湖由渔业水源转变为饮用水源地。津市市政府聘请雷光春为西毛里湖生态治理工作的专家顾问,指导西毛里湖的生态治理工作。

  雷光春总结了西毛里湖生态治理工作的经验,他认为,湖泊治理要用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结合生态修复的技术。“西毛里湖的湖泊治理,首先斩断了岸上的污染源;其次成立联防机制,通过水源地保护法,规范水产养殖的方式。在岸上和水中的污染源清除后,再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修复水生植物,提升湖泊生态系统净化、固定、清除污染物的能力。”

  8年的生态治理,让西毛里湖从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最好时可达二类水质。生态系统的恢复,吸引了在西毛里湖消失多年的小天鹅落脚,也让毛里湖迎来了中华秋沙鸭、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见,没有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从何谈起?

  为候鸟迁徙护航 扭转种群减少局面

  湿地是迁徙鸟类休息和补充营养的中转站和栖息地,湿地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迁徙鸟类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雷光春多年从事迁徙鸟类研究,同时培养出了多名专门研究鸭科、雁科、鹤科等禽类生存状况的博士生。对于我国的迁徙鸟类种群的保护状况,雷光春如数家珍。

  “从宏观上看,经过我国境内的大部分迁徙鸟类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当然也有少数种群数量在增加。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为例,主要繁殖在我国境内的中华秋沙鸭喜爱在湍急的河流越冬,以潜水捕食鱼类为生,种群数量受河流水环境影响很大。”据雷光春介绍,这一物种在十年间种群数量减少了50%。

  勺嘴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极危物种,分为东部种群和西部种群。雷光春向记者介绍,东部种群的勺嘴鹬会在北极圈内繁殖,到了寒冷的冬季,东部种群从北极圈飞到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越冬,中途在渤海、黄海地区歇脚。过去,人类对滩涂湿地的破坏让勺嘴鹬的栖息地范围逐步缩小,把这一物种逐渐逼向了灭绝的边缘。勺嘴鹬以每年9%的速度减少,至今仅存近600只,甚至有科学家担心这一物种到2020年会从地球上消失。好在现在对候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展开,扭转了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的局面,勺嘴鹬的数量已经不再减少。

  勺嘴鹬的嘴基平扁,觅食时用嘴在水中或烂泥中可像扫帚一样左右来回扫。

  目前,全球主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有9条,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是受威胁最严重的一条。雷光春说,“澳大利西亚”是澳大利亚和周边海岛在地理上的统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及周边群岛。这条路线跨越我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我国黄渤海地区等滩涂湿地是候鸟停歇觅食的“加油站”。

  迁飞区候鸟生存状况的信息需要互联互通,湿地生态修复、迁飞候鸟保育的工作需要国际间的合作。“我们建立了面向东亚、澳大利西亚22个国家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秘书处就在我们学院,主要调查候鸟的生活周期,追踪、观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候鸟的迁徙状况,了解候鸟对栖息地的需求,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共同为候鸟迁徙护航,保护全球生态安全。”

  红树林在海啸时能保命

  说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时,雷光春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为例来说明。他说,在海啸发生时,海潮摧毁了很多过度开发的旅游度假区,但7个红树林保护湿地附近的设施却安然无恙,原因就是海边的红树林大大缓解了海潮的冲击。红树林是人类的生命线,破坏了红树林,也就中失去了红树林的保护。

  雷光春说:“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要缓解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现在大家对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理念的转变让人们调整生产模式,让生态良好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得到传承。”

  人类只有选择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才能代代延续。雷光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经过数千年的大浪淘沙,留下许多宝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传承下来的文明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需要后人认真学习与总结。

  雷光春告诉记者,一个物种在关键时刻会产生重要的生态效益。红树林平时看起来没啥用,但海啸来袭时,没有红树林,人们的生命就没有保障;没有野生稻,全球温饱问题就难以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不像水环境保护、大气治理那样容易直接感受到,但生态安全与人类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密联系,和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一样重要,应该得到更多重视。

  “一个物种走向灭绝是众多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与环境利用方式合力导致的结果,生态安全保护工作需要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将全球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治理的目标。”雷光春强调,在开展自上而下的机制建设同时,也要自下而上,运用积极宣传和生态补偿等多种方式,让普通民众认识到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改变漠不关心的态度,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推动生态安全向全球共治、全民参与的新形势迈进。(郑挺颖 刘畅)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