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旅游>旅游资讯> 正文

江西10景区对外国人免费该不该?正反两方这么看

 江西10景区对外国人免费,该不该

  新京报漫画/赵斌

  观点交锋

  国庆黄金周眼看着又来了,旅游话题再度热门起来。有游客反映,全国不少景区在出售门票时,均存在“一票两价”甚至“一票多价”的情况,本地人免费游玩,外地人则要收费。同时,江西10个景区对外国人免费,有游客质疑道“为什么外国人免费,咱们中国自己人却还要买票,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正方

  景区对外国人免费并非崇洋媚外

  细究不少景区采取“一票两价”甚至“一票多价”的原因,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歧视。区别对待的价格政策,于商家而言,只是一种营销策略。

  景区票价对人“下菜碟”的行为,确实有价格歧视之嫌,游客对此有所质疑也值得理解。再有“江西10个景区对外国人免费”的新闻,民众掺杂了民族情感之后,引发更大的舆论反弹也在所难免。

  但其实,细究不少景区采取“一票两价”甚至“一票多价”的原因,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歧视。区别对待的价格政策,于商家而言,只是一种营销策略。

  比如,景区对本地人免票或者低价的行为,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吸引本地客源地考虑。曾有人戏言,所谓旅游,就是离开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去别人呆腻了的地方看看。舍近求远,追求“诗与远方”,恐怕是不少消费者的心理。在这种语境下,推出低票价,吸引本地游客也未尝没有道理。

  更何况,本地人在时间成本上更有余裕,较低的票价有可能吸引本地人多次往返景区。由此而形成的其他消费收入也会让景区收益。

  另一方面,不少景区在开发过程中,离不开本地人的支持,比如可能需要当地民众承受出让土地、拆除房子甚至搬离家园的代价。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景区有出于情感的考虑,也有可能会在票价上对本地人实施优惠。

  当然也有例外。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报道,珠海梦幻水城的门票本地需要120元,珠海以外的中山、江门、广州市民持身份证只需55元。对于双重定价,除了吸引外地游客这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恐怕也与景区“不止局限于本市,更要打响在其他城市知名度”的意图有关。

  所以,看似不合理的价格区别对待政策,细细分析起来,背后也并非没有合理性。

  至于江西10个景区对外国人免费,也并非崇洋媚外。而是江西省为了补上入境旅游的短板出台的政策,目的是为了支持昌北国际机场培育国际国内航线的发展。而且优惠政策也是有具体实施条件的,仅针对昌北机场抵达的境外游客与省外游客,并且有明确时间限制,免票也仅为免大门票。

  因此,对于景区“一票两价”的行为,我们不妨理性对待。只要不违法,作为一种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也应该有定价的自主权。 □舒圣祥(媒体人)

  反方

  景区“一票两价”涉嫌违规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不得区别本地外地游客设置两种门票价格”。

  其实景区“一票两价”现象由来已久,对于这种现象的争论,从民众到业界,关注点都各有不同。对于这种现象,根据景区属性的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差别分析。

  对于“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由于资源的公共属性,不管是对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该需要一视同仁,如果设置“一票两价”,确实难逃“歧视嫌疑”的指责。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不得区别本地外地游客设置两种门票价格”。在《旅游法》的四十三条中,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范景区票价。

  但是,对于其他不利用公共资源,或者依靠社会资本开发的景区,则应该保护其经营自主权。只要符合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程序办事,那么对不同时间、不同对象收取不同的费用,看起来无可厚非。

  严格地讲,当前景区普遍实行的对老年人、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减免票优惠,也算得上一种“价格歧视”,可是很少有人对此表示异议。但是对于其他类别的区别对待,却是引发舆论极大的反弹。

  究其根本,除了前者已经成为民众普遍认可的规则,“一票两价”现象里游客知情权的丧失,导致其油然而生的被剥夺感,可以说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景区由于忽视了与游客之间的沟通,确是难辞其咎。

  对于民营景区而言,如何经营,包括定价主要是自己的事,其他人置喙的余地较小。但是由于其主要业务是接待游客,某种程度上,景区定价的“私事”就有了一定的公共属性。

  为什么票价要区别对待?有什么切实的根据?价格政策的出台是否合法合规?这类问题包含了游客的所思所想,表现了游客对公正公平的期待,这些都需要景区适当的回应,形成有效的“情感接纳回路”。

  遗憾的是,在景区票价区别对待政策的出台过程中,大多数景区并没有对此做出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也缺乏系统的公关呼应。即使部分景区有事后解释,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回应。

  社会对景区门票的强烈关注也说明过于偏重“门票经济”要不得。景区与其单纯只在门票上“大开脑洞”,不如在产品创新上多下功夫,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开发更多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而对于涉及游客的钱袋子的门票政策,景区也该重视游客的知情权,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回应游客关切,如此方能平息舆论的争议,“诗与远方”的浪漫才不会折戟。 杨劲松(学者)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