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京城消夏有了一个好去处——去博物馆看展,享受文化大餐。国家博物馆从7月底开始每周日“延时开放”至晚上9点。国博“夜场”效果如何?昨晚记者现场探访发现,“夜场”普遍受到欢迎,尤其是复兴之路、古代中国等展览,参观的人非常多,不少人都呼吁能否增加“夜场”场次。不过记者也发现,工作人员需时时劝阻一些参观者的不文明行为,加上超过13个小时的工作,不少人已经疲态尽显。增加“夜场”,似乎并不容易。
现场探访
复兴之路展最受欢迎
新中国成就激动人心
国博延时开放时段施行全员实名预约参观机制,预约人数为1万人,额满为止。昨天下午5点不到,记者来到国博北门附近的预约通道,两位工作人员已经就位,用手持终端验证预约者的身份信息。预约者不到3秒钟即可通过,然后前行约50米,从北部入口安检进馆。此时天下着雨,国博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好了装伞的塑料袋。
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涌入国博,不少人都是全家出动。来自海淀的孙先生告诉记者,孩子放暑假后一直想带他来国博看展,但白天自己要上班,周末游客又多。听说有了夜场,当即就在网上预约,当天下午他们5点就进了国博。
“夜场”期间,国博的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大美亚细亚、丝路孔道、云鬓珠翠、万里同风6大展览对观众开放,并且每项展览都安排了讲解。记者注意到,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展尤其受欢迎,观众能领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也能感悟到近现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过去我们从课本上、电视电影上看到的一些历史资料,在展览中都以实物或者模型呈现在了面前,比如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军武器,比如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穿过的航天服等。看完展览,内心非常激动。”来自河北石家庄的中学生小孙说,他看到了地道战中的地道立体剖面图,觉得太佩服前辈们的智慧和勇气了。
国博员工连续工作13小时
站累了走几圈权当休息
无论是在国博的入口大厅,还是各展厅,记者都见到了显眼的观展提示,其中一条就是“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不过记者现场还是见到不少孩子在国博大厅和展厅里嬉戏、追逐、打闹,工作人员需要不停地劝阻。
由于不少参观者都是外地来京的游客,他们通常是游览完故宫、天安门、前门大街等景点后进馆参观,不少老人、孩子已经有些疲倦。许多人于是就坐在大厅地面上、各通道的楼梯台阶上,样子有些不雅观。有观众告诉记者,因为馆内是展览为主,需要边走边看,因此可以休息的地方并不多,如果要舒服地坐下休息,就得去消费区买点心、饮料。
“夜场”中疲惫的还有工作人员。根据国博此前公布的首次“夜场”信息,观众服务、设备保障、安全保卫、餐饮服务、文创销售等岗位的700余名职工经历了白天的闷热酷暑及夜晚的倾盆大雨,克服13个小时工作所带来的疲惫,圆满完成观众的接待任务。
昨天晚上,记者看到不少国博工作人员也已经疲态尽显。在中央大厅通往古代中国展的一条通道上,几位工作人员需要不停地为参观者指路,提醒他们乘坐扶梯注意安全。站累了,他们就靠来回走几圈“休息休息”。记者跟一位工作人员交流,发现她说话声音已经沙哑,“我们早晨8点前就到岗了,今天夜场到晚9点,之后我们才能下班,到家得晚10点以后。”这位工作人员说,相比过去,他们延时工作了至少4个小时。
专家建议
重新设计运营方案
引入第三方服务
按照目前的安排,国博是每周日开放“夜场”。不少观众都对记者表示,每周1次不够多,可否增加频次,“比如周五、周六、周日三天都开放,这样大家可以灵活安排参观时间。”参观者林女士说。
不过按照目前的设计,这似乎并不容易。国博每周一闭馆,选择周日延时闭馆,也正是考虑到周一可以让员工得到休息。一位现场负责人说,如果增加“夜场”的场次,势必会出现员工严重超负荷工作,也缩短了馆内设施维护保养的时间。
记者此前采访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博物馆领域专家。他们告诉记者,博物馆开“夜场”非常值得肯定,但具体运行方案需要重新设计,不可照搬白天模式,“很多博物馆的照明设计、餐饮服务、与周边交通设施的连接等都是按照白天运营进行设计与统筹,到了晚上,这些要素都会发生变化。”
此外最影响“夜场”开放的就是人力因素,员工超时工作并不是长久之计。专家建议可以引入第三方人力服务,比如请专门的人力资源机构派驻秩序引导员,邀请高水平的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等。(记者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