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教育>名师名校> 正文

西交大联合新疆大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多民族学生携手同心筑梦

吐尔克紧紧握住马勇的手,激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咱们去年的约定今天实现了!”吐尔克是一名维吾尔族同学,马勇是一名回族老师,他俩都是西安交通大学-新疆大学暑期联合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去年联合社会实践结束时,他们约定要在今年的联合社会实践中再次见面。

与去年不同,今年,吐尔克是负责新疆大学校史馆讲解的讲解员,马勇则成为西交大暑期联合社会实践团队的带队老师。两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参加联合社会实践的交往和交流,却令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

今年暑假,来自两校的汉、回、维吾尔、苗族等20余名同学再次组成实践队,展开为期20天的联合暑期社会实践,这也是两校连续第9年开展这样的暑期联合社会实践。

2011年,由西安交大对口支援办公室发起,两校组织学生展开联合社会实践活动。联合实践旨在加深不同民族学生的中华认同,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培养大学生扎根西部、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向,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实效。

9年来,联合实践活动紧扣“爱国”“民族团结”主题,每年的活动设计都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方针、紧跟时事热点。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两校策划组织了丝路沿线农村信息化建设及群众满意度专项调研,大学生们深入乌鲁木齐市多个镇村,最终形成的详实报告不仅对比了丝路沿线主要城市周围城镇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居民信息接触情况,还对当地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016年,实践团队将调研方向锁定“‘一带一路’沿线居民的社会热点认知”,大学生从信息化产品的拥有和使用认知、水质状况认知、义务教育认知、“一带一路”认知等几个方面展开数据采集和状况分析,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年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实践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先后走访新疆大学校史馆、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等地,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带一路”、精准扶贫3个方面深入调研。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团队成员专程前往石河子市参观军垦博物馆和周总理纪念碑,感悟老一辈兵团人扎根新疆、服务边疆的胸怀,向老一辈兵团人的爱国奋斗精神深深致敬。

“新疆的发展太迅速了!”今年的实践活动结束后,西安交大学生梁永回表示。他告诉记者,实践调研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新疆特别是乌鲁木齐的发展速度之快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与新疆各族人民心连心的真实写照,是中央治疆方略的落地生根。

9年的联合社会实践活动中,“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两项内容。

2011年7月,11名来自新疆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到西安,参加了由西安交大围绕交大校史、传统文化、红色记忆等内容,精心策划安排的多项实践活动。之后,交大10名学生前往新疆大学,与当地师生们开展了主题为“了解西域历史文化,感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参观了相关企业后,交大学生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由衷感叹。

2017年,联合实践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位于梁家河村委会旧址的梁家河村史馆。在这里,实践团队成员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走过的知青岁月。

在知青旧居,大家真切感受到梁家河村当年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陕北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土炕。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7年多里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故事,同学们领会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感悟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

今年暑期,联合实践活动刚开营,成员们便每人领到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活动闲暇,大家用心阅读、感悟,并再一次前往梁家河,在读原文的同时实地体会。

不仅如此,大学生们还走进西安交大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科技前沿,并获知一系列从这里走出的成果正在改变我国的生产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新疆大学机械专业大三学生陆靖说。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9年来,先后有110名来自两校的多民族大学生参与联合实践活动,他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结下了深厚友谊。

九年携手交流,九年同心筑梦。“联合社会实践的双向性,使两校学生更早地融入社会、融入国家发展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主动思考,体会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在马勇看来,联合社会实践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与内地高校大学生间的交流,加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据悉,作为全国对口支援学校间首家实施的学生联合社会实践项目,该项目在2015年被正式纳入教育部高校工作组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协议,成为支援成员单位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