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海报
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时候,竟然掉了眼泪。我自己也有点意外,半辈子电影看下来,我早就是一个心肠冷酷的专业观众。类似《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这种,电影内外,全中国大概流了有五吨眼泪,我也就是听别人哭哭。
而《一生只为一事来》这样的电影,老实说,也不是我的菜。因为我不喜欢煽情,不喜欢励志主题,而要在影像的意义上去挑剔这部电影,更太容易。比如,整部电影的年代感单薄,年代符号也简易,剧情设置和起承转合基本套路,主要演员的声口和表情也相当城市,但是,我几乎是轻易地被这个题材拿住,因为,这些年的中国教师太缺乏影像表现。自《阳光灿烂的日子》后,中国教师的形象基本就被冯小刚给遮蔽了,虽然,冯小刚演的这个胡老师绝对是他个人表演史上的最佳,形神具备地表现了教师行业的世纪影像转折,之后的教师形貌,常常就在胡老师的光圈里摇摆,传达一种温和的无能,色厉且内荏,以及猥琐的体面。
而随着这些年教育被各种蚕食,影像中的教师或者成了“疯狂老师”“麻辣老师”,或者就成了“恐怖老师”“人偶老师”。我们几乎忘记了,少年时代,我们遇到的老师曾经多么亲切,他们曾经就是我们的左邻右舍,我们的父亲母亲。这就是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意义了,编导用相当朴素的镜头带我们回到过去,重新把我们童年时代的老师还给我们。
电影开头恰好是我们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上小学的时代,背着行李的支月英从城市来到乡村,一入深山四十年,从一个见狗发抖的小姐变成一个可以只手开荒的山里人。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金感芳。她在和支月英一模一样的年纪成了我们的班主任,而少年时代的喜欢,常常就用恶作剧的方式表达,虽然我们没有像电影中的小男主一样给老师吃巴豆来逼她离开,但我们也把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气得眼睛出血。
老师眼睛出血住院,跟电影中的孩子一样,大家突然意识到了老师的珍贵。我们把两分五分零用钱拼凑一起,给老师买了四个鸡蛋,一路像捧着玉玺一样护送到医院,可惜医院不让我们一群人进去,我们就爬墙,跌碎了两个鸡蛋,当时的心痛到现在还历历鲜明。看《一生》的时候,因此就一直交织着我们自己的记忆,到后来,你就完全不觉得它是一部电影,虽然有那么一个时刻,比如支老师和学生如意一起睡在黑暗的学校宿舍时,电影给了一盆紫色花两秒钟的镜头,当时我想到了《晚春》中被原节子凝视过的花瓶,导演可能并不知道或记得小津有过这样一个镜头,但是,《一生》中三次出现的花镜头,让人觉得,在电影的意义上,最朴素的表达就是最高级表达。
《一生只为一事来》剧照
当然,《一生》还远没有那么高级,细节手法几乎老梗,支老师的每一次困难,都表现为跌倒和爬起,矛盾和矛盾的解决,也都是桥段,好在,江西大山里的风景是朴素的,千年月色是朴素的,溪水是朴素的,难得的,导演也没有把这部电影做成江西风光片,朴素的天地,才酿造真正的日子,也是在那样的岁月里,我们和老师一起经历风霜,共同成长。电影结尾,有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成了大老板的小男主把过去同学召集一起坐在教室里,给支老师一个意外。日子过得最辛苦的如意,一直辗转各个工地谋生,带了老师写给她的一叠信来,说,老师,这辈子能遇到你,就一点都不遗憾了。这个演员不漂亮,但是特别情真意切。想起我们小学三十年聚会,每个同学,看见过去老师都哭成一团,当时眼泪下来。
因此,《一生》最好的地方就是,全片没有去表现支月英的学生多么有成就,也没有去强力表现支月英的付出多么感天动地,这部电影终极要讲的是,所谓教师,就是那个在几十年岁月里,种树成林的人。对一个民族的情感呵护,才是教师的终极魔法。黑泽明的《袅袅夕阳情》里,老师和过去学生聚会,大家各自耍宝,看上去情商不太高的学生表演报站名,他一直站在那里报,特别呆萌的样子,时间久了,就有一种感动,最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这样的吧,面对老师,每个人都重新获得回到童年的能力。而一个民族的童年能有多长,就看这个国家的支月英有多少。
如此,看完《一生》,我也卸掉了自己作为一个专业观众的面具,在教师节到来之前,我想给自己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分别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曾经和他们撒过一模一样的谎,“后面两天不能来上学,因为我舅舅死了“,但其实,我根本没有舅舅。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