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教育>教学园地> 正文

带你认识“最美高校辅导员”

 核心阅读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历届在岗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他们,用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营养又对味的方式,创新学生工作方式,做好高校思政教育。

  

  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人,能与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帮学生排解烦恼;他们在思政教育的最前沿,能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找准方向;他们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辅导员。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历届在岗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10位辅导员,感受他们的“最美”风华。

  “必须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我是陈小花,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小花,身边的学生也是一株株小花。我在群花之中,带着他们一起绽放,奋力进取,共圆我们的中国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辅导员陈小花,曾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从16年前走上高校辅导员岗位,到如今成长为党的十九大代表,陈小花对辅导员工作充满自信心与责任感:“我们离学生最近,必须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有一次,一名学生从网上看到一篇质疑革命英雄的文章,并转发给了陈小花。陈小花没有立即驳斥,而是循序渐进地向这位学生讲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还邀请他以访谈形式聆听革命前辈的故事、和他一起参观革命旧址。陈小花的努力让这位同学有了清醒的认识,后来,这名学生深情地说,“是小花姐的引导,让我有了坚定的信仰。”

  党的十九大之后,陈小花迅速投入到宣传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工作之中,助力十九大精神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陈小花说,我愿扎根在一线,一花引得万花开,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灿烂。

  学生工作怎么做才能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营养又对味?这是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也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徐冶琼思虑良久。

  她决定为学生提供“学长制”服务:在新生入校时,学院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与新生结对。跨专业、有共同特长、相似兴趣、同一民族、同一地域……徐冶琼尽最大可能提高结对的匹配度。如今,学院已形成了低年级“学长制”、高年级“学术导师制”的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相较于其他高校辅导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学生事务部部长王玉芬的情况是特殊的,因为她面对的学生40%以上是留学生,他们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校区的思政教育如何做?怎样给外国学生做好辅导员?在反复调研之后,王玉芬搭建起融合中西方学生管理优势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大学生先锋引领计划”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以我为主,讲好中国故事,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壤中铸魂育人。”王玉芬踌躇满志。

  “只要是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倘若拨打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办公室电话,电话铃声响了9下还没人接,你就会听到一段录音:“主人不在,请拨1345239****。”这个号码就是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利的手机号。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求必应。她总说:“作为辅导员,只要是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从1990年毕业到现在,袁利一直从事基层学生工作,先后担任了105个班级的辅导员,累计教育引导学生2700多名。每带一级学生,她都会用最快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努力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

  有困难,找辅导员。在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辅导员吐尔逊麦麦提·艾麦提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吐爸爸”。

  “如果没有吐爸爸,我不可能有今天……”回忆起过去,已经毕业的袁芸红了眼圈。

  大一那年,由于家里有特殊情况,袁芸打算退学。这可把吐尔逊麦麦提着急坏了。站在学校大门口的雪地里,吐尔逊麦麦提苦苦劝说袁芸父母:“家里有困难,我会帮助她,同学们也会帮助她,求求你们,千万别让孩子退学。”

  “吐爸爸就像父亲在维护自己的女儿一样,让我非常感动,铭记至今。”袁芸说。

  “每到父亲节这天,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手里握着手机,看着那些祝福的话语,这是我最满足的时刻。”吐尔逊麦麦提一边说,一边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辅导员生涯中感到幸福的,还有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金学。“32年来,帮助一个又一个有困难的学子摆脱困境,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到祖国各地建功立业,是我最骄傲的事。”同样,在学生心中,张老师就是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起的人,张老师的办公室就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我的老师对我好,我也要对学生好。”在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睿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也有许多走上了辅导员岗位。“2017年,在同济的两个王牌学院,先后有13位学生放弃设计与艺术领域的高薪职位,选择留校当辅导员。”李睿说,他们曾经分赴47座城市采访409位校友,也曾奔赴台州黄岩沙滩村,用脚步丈量乡村,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激励学生留下来,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和他们对话”

  “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他们身上涌动着的,永远是年轻向上的活力。”这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范蕊在《在海滩上种花——一个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日志》中的一段话,也是她多年辅导员生涯的心声。

  “在信息庞杂、价值多元的时代,学生能在网络上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资讯,这时候就必须有人帮助他们辨别真伪、分清善恶,引领他们的思想。而辅导员正应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先行者,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对话,引导和陪伴他们成长。”范蕊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人人网到QQ空间,从新浪微博到“陌上花开”微信公众号,她一直坚持利用网络,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为学生答疑解惑。她在网上为学生写下600多篇文章,近100万字;拥有粉丝近2万多人,回答学生提问上万条,几乎“有问必答”。

  同样善于运用新方式新手段,取得良好思政教育效果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辅导员任雅才。她组织学生党支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拍摄了12段反映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微视频。

  从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到后期制作、网络传播,学生们群策群力,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也增强了情感上的认同。

  “我的祖国给了我生命和智慧,如果我的爱能对祖国有一点点贡献,我将百死不辞!”原创话剧《钱学森》在全国巡演期间,剧中的这句台词在青年学子中“火”了起来。这部由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根据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交大校友钱学森生平事迹创作而成的话剧,幕后制作人便是学校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汪雨申。

  汪雨申说,希望自己成为开垦交大校园文化、播种交大精神文化、培育交大原创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用文化打造德育精品。

  “学者而师,而师者学,意思是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汪雨申说,我愿意与学生们相伴成长,持续关注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闪光时刻。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