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教育>教学园地> 正文

让课程具有生命活力

“白墙黑瓦中,绿树红花间。缥缈烟雨里,如梦游江南。”江南研学归来,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学生许泽楷欣然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他的同学付皓妍,着迷于研究园林的秘密。另一位同学王子邢,则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我学会了自己定闹钟、收拾行李、完成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学生们每年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就是外出研学。3年初中生活,他们去慈善机构“太阳村”照顾过弟弟妹妹,去博物馆见过大千世界的奥秘,去名人故居瞻仰过历史遗迹……每年,他们还要远行一次,去中原探访殷墟文化,追溯红旗渠精神;去黄山欣赏奇山云海,领略壮丽自然风光;去江南感受风土人情,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经纶中学初中部校长贺小兵说,“新课程改革让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实践的核心词,‘行万里路’的主题综合性实践课程,正是学校从知识走向素养,让课程具有生命活力的一种尝试。”

  走在陈经纶中学初中部校园里,记者发现,育人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学校将成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这里,每个课堂都被赋予“生命”,共同构建起“经纶教育生态”。学校从育人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信任、放手、引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思考、创新的平台,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引导帮助,让学生生成感悟、内化价值,从而走得更远。

  “现在很多教育教学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往往过多地关注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贺小兵认为,当一位老师定位于知识与技能时,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会;当定位于过程与方法时,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设计;只有定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才会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体验、感悟、生成与升华,这里既有学识的深厚,也有思想的丰满、心理的成熟。

  在这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得益彰。学校通过框架式备课、生命课堂建设,努力突破传统德育说教多、实践少,灌输多、体验少的问题,把德育渗透进每一门课程。同时,学校搭建起“学生个性发展平台”,打通课内课外资源,设计出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会、团委、志愿者联合会、社团联盟等成为学生的引路明灯。

  在这里,研学创新为学生们所热衷。“为什么衣服打湿后颜色会变深?”“‘怪坡’究竟是怎么回事?”“‘九龙杯’的奥秘在哪里?”……通过以研学为核心的“导师制”,“脑洞大开”的孩子们会得到相应学科教师的指导。截至目前,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已在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斩获多个奖项,这些奖项,正是从鼓励创新的“土壤”中冒出来的。

  在这里,一面面墙壁也会“说话”。“经纶学子既要会往近处看,更要能往远处看,思考未来的发展,展望自己的人生,拥有远大的抱负”“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徜徉在教学楼走廊里,一句句箴言跃然墙上,总能说到学生心里。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让不少家长困扰和担忧,怎么办?

  “青春期阶段,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是他重要的行为习惯养成期、思想观念萌芽期、思维方法发展期。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引领,让他把注意力真正放在自身发展上。”贺小兵介绍,学校注重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着力加强阅读,让孩子与文学大家对话、与历史现实对话,打开思想的闸门,防止“钻牛角尖”,“让孩子们有事想、有事干、不空虚,就是度过青春期的法宝”。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贺小兵表示。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