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教育>家庭教育> 正文

疫情当前 用什么方式和孩子聊病毒

一场新型肺炎疫情,延长了春节假期,也打乱了诸多家庭原有的安排。

教育部已经发出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林春说,其实,家长可以在这个难得充裕的共同时间里,对孩子做好启发、引导和教育。

因为教育,不一定非要发生在学校。

和孩子聊聊科学

疫情期间,家长不用在孩子面前装作满不在乎。焦虑和恐惧都属于正常反应。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疫情未缓解,户外还不安全,出门玩耍有传染风险。

孩子会恐慌。有些家长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害怕,一边自己却紧张得不行,这给孩子传递的是矛盾的信息。林春建议,家长要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恐惧,也让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紧张情绪,用科学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学习的合理安排来规避风险,降低恐惧情绪。

那么,阻碍孩子出去玩的那个“敌人”是什么?借此机会,家长刚好可以和孩子好好聊聊科学。

少用抽象名词,多用具体比喻。告诉孩子病毒的类型、病毒传播的途径、病毒感染细胞的方式,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如科幻作家、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所说,世界确实有危险,但知识让我们不害怕。

同时,家长也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人类对病毒、对自然的认识还不够深,很多东西都有待进一步探索。这样循循善诱,能激发孩子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史占彪还建议,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少看电视和手机,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做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推动者。“孩子们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通过一起做家务、一起讨论和商量家庭有关安排等方式,也能推动孩子在特定的历史和环境背景下得到成长。”

不用避讳生命教育

新型肺炎疫情,已经带走了一些人的生命。新闻滚动播放,孩子也能感觉到今年春节的氛围和往年不一样。如果孩子问起死亡是怎么回事,家长要如何回答?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黄峥说,家长要重视孩子对生命与死亡问题的关注,温和、耐心、正面地回答,减少孩子的疑问和恐惧,让孩子获得成长的机会。

其实大约四五岁开始,孩子就知道死亡的存在。当孩子产生跟生命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和困惑时,家长不该简单粗暴地否认、拒绝。态度比语言更能传递真实的信息,如果家长听到跟死有关的问题就特别烦躁、厌恶,让小孩子别乱说、别瞎想,不仅不能阻止他们瞎想,还会让孩子意识到大人其实也非常恐惧死亡,更增添孩子的焦虑。

黄峥表示,要根据孩子年龄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说死亡这件事。学龄前孩子需要更确定的信息和对心理安全感的保护。家长可以以安抚和保证为主,比如,只要做好防护,就不会有事。对于学龄儿童,家长可以适度与其进行更充分交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述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唯一性和可贵性。

林春强调,在孩子面前,家长不仅仅是教育者,还要做好观察者、陪伴者、示范者和引领者。“生活就是教育。”他强调。(本报记者 张盖伦)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