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习惯法则。遵从这一法则的标配做法,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惜金钱和时间,从孩子生下来就开始列出培养计划,从背唐诗宋词开始到报名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再到进幼儿园、上小学千方百计地择校,举家进入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加油助跑的漫漫征途。这个浩浩荡荡的助跑大军,现在已从城市蔓延到了农村。
我的农村老家并不富裕,文化也不是很发达,但一辆辆小汽车上贴满了“进入我们幼儿园,起跑线上冲在前”的广告,车上的广播喇叭,高呼着励志口号,介绍着辅导班的神奇花样。且不论这种乡镇幼儿园的师资力量能否撑起这条所谓的起跑线,单单从教育的基本规律上讲,武断加复制这样近乎强暴式教育,不可能拉直起跑线,不过是为扼杀孩子的天性找到了一个借口而已。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遵从天性遵从自然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几百年,我们不可能完全迷信文化不同、社会状况不同的欧洲,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卢梭的思想能当成教科书似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影响启蒙运动的发展,那也不是偶然的。如果按起跑线理论,爱因斯坦至多是个钢琴手,毕加索也不会成为伟大的画家,也许会是个英语翻译。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这看似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实用否定方式回答很简单:孩子的天性即不是无休止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这里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妇女裹脚的例子,相传自隋唐以来,便认为女性“三寸金莲”才好看,渐渐开始人为地把张大脚李大脚王大脚的脚裹成“三寸金莲”。在这里,“三寸金莲”本来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用裹脚布硬生生把功能正常的、“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一双健康的脚裹成半残废。裹脚这种愚味做法,不但妇女不喜欢,也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积极价值,可偏偏能够被社会所接受!起跑线理论亦如此,连什么是终点、到达终点的途径有哪些都含糊不清,却在所谓的起跑线这个伪命题上翻滚,危害丝毫不亚于裹脚之殇。
说到这儿,庆幸自己生在六零后。那个时候,连电灯都没有,可是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开心快乐的课余生活,至今魂牵梦绕。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希望孩子家长把嬉闹贪玩以及奇思怪想的童趣留给孩子们,别扭曲他们的天性,使孩子们能够快乐地享受假期生活,特别是别逼迫他们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挣扎。
(作者单位:北京卫戍区朝阳第八离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