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房产>专家观点> 正文

让网络助力基础教育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在信息时代,这是无数家长纠结的问题,也是基础教育必须思考的命题。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与智能科技的应用普及,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途径与更低成本,同时也带来更多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生一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拥有更加舒适、平等、开放的家庭环境,也因此有更多机会接触智能电子设备。一项调查显示,6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朋友对手机上瘾;33%的青少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朋友在网上交流,而不是面对面。当越来越多的“00后”成为低头一族,沉迷网络游戏与虚拟世界时,创新型人才培养又该何去何从?

  智能信息设备在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同时,也可能关上了不止一扇窗。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大脑机能与健康的体魄。儿童尚处于发育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会引起儿童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紊乱等问题。轰炸式的信息、快餐式的短视频都会影响儿童独立思考能力,相关信息的推送、输入法的联想功能等可能使儿童轻而易举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丧失了独立探索的欲望,而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创新型人才首要的品质。同时,网络一方面将地球变成“地球村”,另一方面也使邻居变成了“陌生人”。如果在网络上乐于结识新朋友、现实中却羞涩怯懦,那就会损害团队合作的能力,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也要看到,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展到课堂以外,甚至突破地域限制,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全国优秀的教育资源,时间也可以由自己掌握,站在巨人的肩上能看得更远,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是一大利好。借助互联网技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形式也在革新。各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作业APP可以为学生即时解答疑惑、在线讨论、互动服务,方便学生学习,也方便家长辅导。一些在线辅导平台采用互联网众包机制设计,学生的问题“订单”被教师“抢单”成功后,可立刻收到老师答疑,接受一对一线上辅导,相比直接在网上检索正确答案,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正因此,要把握好度、趋利避害,既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又能合理引导孩子的使用,使缺乏自制力的少年儿童不至沉迷。在这方面,家长和学校都需要发挥作用,对家长而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合理控制自身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给孩子做出正面的表率。同时要善于引导孩子探索网络的积极用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训练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校来说,兴利除弊、疏胜于堵,对待智能网络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一味放纵,要加快推进智能校园、智能课堂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让网络成为学习的助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为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会主席)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