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财经>财经新闻> 正文

税收的“减法”,如何转化成企业效益的“加法”?

原标题:税收的“减法”,如何转化成企业效益的“加法”?

  在今年两会上,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酝酿的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终于揭开面纱——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平衡紧张的背景下,如此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意图何在?企业如何用好这笔钱,让政府收入的“减法”,转化成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税务部门如何发好这个“大礼包”,让所有企业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红包发出之后,还有一系列问题等待着企业和税务部门解答。

  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意图何在?

  过去一年,我国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而今年,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大礼包”不仅规模更大,还直接将我国财政收入大头增值税的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全年税收收入137967亿元,其中增值税61529亿元,占比近半。

  “减税降费的总额近2万亿元,比去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又增长了50%以上;单就减税而言,规模相当于今年预算安排的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10%以上。”3月12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这么大的减税降费规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近些年还是几十年来,都是空前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次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才能实现中央的“六稳”要求,才能防范化解风险,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培育壮大新动能创造条件。

  减负后,企业的钱怎么花?

  政府的良苦用心获得了企业的积极回应。两会上,不少企业家代表委员向记者表示,要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

  “力度真是超出预期!按照这些措施来算,公司今年预计减税降费可以省下3.74亿元。”在政府工作报告送出2万亿元的减税降负红包之后,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坚江代表迅速算了一笔账。

  这笔钱怎么花,郑坚江代表心里已经有了打算:拿出减负资金的六成以上用于产品创新、引进高端人才……“轻装上阵,今年企业一定能有更好的发展,朝着营收1000亿元大关迈进!”

  “这是国家对我们制造业最大的支持,也是给我们民营企业的一颗‘定心丸’。”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卫平代表激动地说,“开幕当天,我都记不清楚鼓了多少次掌,而且都是大家自发的,确实让人振奋。”

  当记者问到企业最想把钱花在哪时,蒋卫平代表毫不犹豫地回答:“投资。”他告诉记者,要把更多钱投在企业的发展上,从而惠及职工,增加职工收入。职工有了获得感,也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减税降费带来的红利不言而喻,其中最好的效果是能够稳就业。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代表认为,通过减税降费,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活力,也能更好地保障就业。

  增加投资、提高员工待遇、加大研发投入……从一众企业减负后打起的小算盘来看,此轮减税效应值得期待。

  增强企业获得感,减税红包怎么发?

  “税务部门必须把减税降费实打实、硬碰硬地落到地上。我们努力的目标是:做到‘四实’‘四硬’。也就是政策制定要实,简明操作要实,宣传辅导要实,优化服务要实;信息系统要硬,数据账本要硬,检查问责要硬,改进完善要硬。”王军表示。

  “决不允许收一分钱的‘过分税’,让大家每一分减税都能享受到。”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委员表示,随着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落地,部分企业的发票系统需要升级,税务部门系统也要及时调整,税务部门正抓紧制定具体的减税实行时间。

  据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税降费一揽子方案的当天,税务总局就向全国税务机关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做好准备工作。3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又决定再取消15项涉及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的证明事项。

  据王军介绍,目前,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正在夜以继日、紧锣密鼓、周到细致地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

  要让减税降负发挥做大效应,政府部门“一头忙”远远不够。对一些企业而言,政府送上的“大礼包”并非触手可得。

  去年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后,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蓝逢辉委员调研中发现,有部分企业为适应改革,规范财务的成本很高,经营成本、生产成本等存在上升压力,导致这些企业对减税降费“红包”的获得感不强。

  “企业既要善于利用政策,规范财务、梳理增值税抵扣链条,降低合规成本,又要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经营发展能力。”蓝逢辉委员建议,政府要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配套措施的完善,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