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财经>财经新闻> 正文

北京全市普降小雪 下场更大降雪已在路上

原标题:北京全市普降小雪 下场更大降雪已在路上

  北京全市普降小雪 下场降雪已在路上

  平均降雪量0.5毫米;预计今日后半夜至明日迎10天内第三场降雪,强度更强、范围更大

  昨日,北京再迎“雪姑娘”,下了场“像样”的雪,全市普降小雪。最新预报显示,今日后半夜至明日,北京地区还将有一次较明显的降雪过程,这也将成为10天内北京地区第三场雪。

  延庆等地积雪达3至5厘米

  昨日天还没亮,雪花就造访了延庆和怀柔。气象部门监测显示,上午8时过后,随着东风逐渐吹起,平原地区开始飘雪。

  不同于大年初二那场含蓄低调的初雪,这次城区大部分地区都看见了漫天飞舞的白雪。虽然降雪气温低,还是抵挡不住大家玩雪、赏雪的热情。街上不少市民三五成群地打雪仗。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7时左右,昨日的降雪基本结束。

  全市平均降雪量0.5毫米,城区平均0.6毫米,最大降雪出现在延庆二海坨3.1毫米。石景山、丰台、延庆佛爷顶等地积雪深度3-5厘米,其他地区不足1厘米。

  明日降雪量预计更大

  错过昨日那场雪也不用担心,最新预报显示,今日后半夜到明日,北京地区还将有一次较明显的降雪过程,其中降雪主要集中在明日白天,过程累计降雪量预计小到中雪,降雪量比昨日更大。雪后北风较大,气温低,风寒效应显著,建议关注临近预报。

  昨日9时3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雪后湿度大,夜间将有雾,能见度降低,可能会对晚高峰和夜间出行造成影响,驾车需要注意安全。

  15日白天,北京将有4级左右偏北风,体感较冷,防寒保暖工作仍不可忽视。

  随后北京将迎来好天气,气温也将稳步回升。下周前期,最高气温将达10℃左右。

  释疑1

  这场雪为何很难堆起雪人?

  监测显示,12日01时至16时,北京全市平均降雪量0.5毫米,城区平均0.6毫米,最大降雪出现在延庆二海坨3.1毫米。

  中央气象台介绍,通常情况下,1毫米降雪能积多少雪与地面温度和雪中的含水量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如果地面温度较高,雪落到地面立马就会融化,也就不能形成积雪。雪中含水量多少也会直接影响积雪深度,如果含水量大,积雪就相对薄一些;含水量少,积雪就相对深一些。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有些雪捧在手里容易捏在一起,堆雪人很容易,而有些雪即使使劲捏也特别容易散,堆雪人相对困难些,这就是跟雪中含水量多少有关。

  气象专家张明英介绍,雪分为干雪和湿雪。湿雪含水量高,黏性高。干雪含水量低,用手捏像沙子一样比较松散。而且,刚开始下雪的时候,雪的黏性比较低,慢慢地,雪的黏度会逐渐增强。

  释疑2

  本轮北方降雪是否异常?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这次雨雪天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月12日早上开始,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降雪,12日下午,降雪逐渐减弱,夜间降雪趋于停止。第二阶段为13日至14日,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汉北部等地将会出现一次比较明显的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天气过程,此轮雨雪过程将比12日的过程强度更强,范围更大。江南、华南、江淮、江汉、重庆、贵州等地未来一周将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其中江南东部地区局部有大雨。

  与常年同期相比,是否正常?陈涛介绍,在此轮雨雪天气过程之前,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小于常年平均值,这次雨雪过程结束后,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或将接近常年平均水平。南方连阴雨较常年同期略偏多,但属于正常范围内。

  释疑3

  北京降雪为何常在立春后?

  气象专家张明英介绍,气象资料显示,北京地区有两个时间段下雪次数较多,雪量也较大,即12月初和2月。下雪有两个前提条件——低温和充沛的水汽条件。南方地区下雪次数少,但一旦下雪就很大,因为南方地区有充沛的水汽。

  他介绍,北京的冬季受大陆季风性气候影响,以西北风为主,从欧亚大陆过来的冷空气干燥、低温,但是含水量少,没有充沛的水汽配合,就很难形成降雪。入冬后,12月初属于初冬,气温还不是很低,2月立春后气温开始回升,也就是说,这两个时段温度相对比较高,所以空气中含水能力比较强,水汽条件较好,跟低温配合,就容易下雪。

  释疑4

  为何两场降雪接踵而来?

  12日,北京迎来今冬第二场雪。根据预报,周四还有一场降雪。加上大年初二的初雪,10天内北京迎来了三场雪。此前,今冬初雪差点迟到成为历史最晚初雪。为何短期内频繁降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北方地区此轮降雪是由于南支槽东移,将水汽向北输送,加之渤海地区有东风将水汽输送过来,冷暖气流交汇,华北黄淮地区水汽条件比较好,有利于降雪的形成。

  此前,雪一直下在南方,北京缺乏降雪条件。北京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英娟介绍,2018年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弱厄尔尼诺状态,西伯利亚高压阶段性偏强,冷空气势力偏强,京津冀地区盛行西北气流。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不利于暖湿空气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水汽条件不利于北京形成大范围降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也表示,受今冬以来两轮寒潮影响,北方降雪都较少。冷空气活动期间北方大部以经向环流为主,盛行偏北风,使水汽难以北上,缺少形成降雪必要的水汽条件。而在这两轮冷空气活动的间歇期,降雪形成所需的水汽和抬升运动这两个必要条件的配合也并不完美,不利于降雪的形成。

  释疑5

  为何感觉雪量比预报大?

  监测显示,北京这次降雪只是小雪量级,平原地区降水为0-1毫米,山区1-2毫米,为何还有人称之为鹅毛大雪?

  中央气象台介绍,气象上说的降雪量是指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花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某地24小时降水量为0.1-2.4毫米划定为小雪,1毫米降雪在小雪量级中也只属于中等水平。1毫米降雨下到地上可能没什么感觉,也许有时候地面都不会出现湿滑现象,但1毫米降雪足以让屋顶见白。

  要直观地感受这1毫米,还要介绍一下气象上的另外一个专业名词——积雪深度。

  通常人们看有没有下雪,首先是看天空飘没飘雪花,然后就是看地面等物体上有没有变白,踩在雪上嘎吱嘎吱响的时候雪有多厚。积雪深度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雪的厚度,是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它是一个随着降雪增加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

  中央气象台介绍,假设地面温度较低,雪落到地面全都积聚起来,那么1毫米降雪到底能积多少雪?通常情况下,北方降雪的含水量往往比南方小一些,1毫米降水量,在北方就相当于下了8-10毫米厚的雪,而在南方则相当于下了6-8毫米的雪,北方的雪相较于南方松散些。

  虽然此次降雪全市平均也只有0.5毫米,但很多地方地面已经见白,而且很多地方的积雪挺厚了,主要是因为这次雪比较干,水分含量少,比较蓬松,所以积雪效率较高。(记者邓琦)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