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越来越被市民重视。华商报记者日前从第三方数据机构融360获悉,近三成家庭年保费支出超万元,其中尤其钟爱网络销售渠道。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仍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理赔难、被忽悠,仅四成没有踩过坑。
数据显示,高达76.38%用户认为保险重要,需要购买。其中,34.06%人群认为“商业保险非常重要,必须买”;42.32%人群认为,商业保险重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买。
调查还显示,商业保险支出已成为不少家庭每年的定向开支,近三成(26.96%)家庭每年保费支出超万元。而且,年收入越高,每年保费支出越高。
此外,随着人们对保险的日趋重视和购买需求的增加,为了方便人们购买保险,保险的销售方式也开始翻起花样。消费者也开始尝试从各种新兴渠道购买保险,再也不拘泥于通过熟人介绍,或者是保险代理来购买保险的模式。
数据显示,39.63%的人会选择在支付宝或微信上购买保险,57.47%的人会通过第三方保险平台来购买保险。
整体来说,越年轻的人群,对保险购买新渠道接受度越高。调查发现,尝试通过第三方保险平台、微信和支付宝购买保险的80后占比高达64.83%。
当然,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购买保险,显然,保险的购买向着越来越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仍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数据显示,在参保的人群中仅有43.07%的人表示从没踩过坑。而入坑的人群中,年轻人反而更容易被“忽悠”。
比如,调研数据显示,80后和90后踩过“宣传高收益,但根本拿不到”的人群占比分别为32.30%和34.59%,而50后、60后这一数据则分别为21.88%、25.81%。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解释称:“有些年轻人喜好激进的投资方式,只要是现金投资总喜欢和收益率挂钩。可是他们恰恰忽略了一点,就是保险的优势不在于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而在于它的保障功能。”
其实不仅在传统保险上面,很多人在对新生事物追求的同时,并没有搞清楚规则,也特别容易踩坑。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表示,诸如相互保险模式,类似的网络互助在诞生后得到了众多互联网用户的认可,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资质以及偿付能力要求,其在可持续性、沉淀资金的管理及其归属等方面都存在潜在的风险。网络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不受保险法的保护,加上互助平台鱼龙混杂,用户在选择时一定要有清醒认识。
据悉,网络互助成为超四成人群的新选择。年轻人的接受度明显高于中老年人。其中,80后人群对网络互助计划尤为热衷,有超过一半(51.84%)的80后对互助计划持支持态度。
不过,也有部分用户表示质疑和担心。数据显示,有42.39%的人觉得虽然互助计划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也存在风险;更有7.1%用户认为互助计划虽然看起来门槛很低,但需要长期缴费,累计起来花销并不小。 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