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财经>财经新闻> 正文

眼见未必为实!小视频成谣言传播的新渠道

时下,火爆的小视频吸引了很多受众,但也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一些小视频谣言更是引发公众恐慌,而且辟谣难度大。你遇到过小视频谣言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在网上遇到过小视频谣言,受访者认为小视频谣言在明星八卦(54.7%)、生活健康(43.4%)和社会安全(38.2%)等领域较多。减少视频谣言的传播,59.6%的受访者建议依法处理违规行为,决不姑息,51.5%的受访者建议引导自媒体加强自我管理。

  87.7%受访者遇到过小视频谣言

  辽宁某高校研一学生姜桦(化名)平时只是偶尔看看小视频,“但我这样低频率地看,也还是见到过一些谣言,一般这类视频标题都很耸人听闻,比如‘惊!你还在……吗’等等”。

  调查中,87.7%的受访者称自己在网上遇到过小视频谣言,其中25.8%的受访者遇到过很多。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苏俊斌指出,谣言有两个因素,议题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比如一些突发事件,如果信息来源不够充分或者没有权威信息源的披露,就会造成谣言流传的空间。视频谣言的特殊性就是“眼见为实”,对观众更有误导性,人们可能无法识别视频是否被剪辑过。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小视频谣言在明星八卦(54.7%)、生活健康(43.4%)和社会安全(38.2%)等领域较多,其他还有:食品药品(36.5%)、科技成果(34.4%)、历史政治(20.2%)、房产股市(19.4%)、公共政策(15.9%)、金融财经(12.8%)、国防军事(12.3%)、体育赛事(10.0%)和国际新闻(7.4%)等。

  “我比较喜欢研究做菜和化妆品,看这两方面的视频比较多。”姜桦觉得她常看的小视频中有很多护肤谣言,“比如一些小视频介绍哪些平价化妆品可以去除黑头,但实际上它们会对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

  调查中,受访者指出最常见的小视频谣言类型是夸大其词型(56.6%)和断章取义型(55.9%),其他还有:拼凑剪接型(41.5%)、半真半假型(35.6%)、凭空杜撰型(34.5%)、假戏真做型(23.0%)、刻意暗示型(18.7%)、逻辑诡辩型(11.9%)、记忆偏差型(6.2%)等。

  “一些视频拍摄者黔驴技穷又想要点击率,就把自己没用过的护肤方法直接传上网。大部分时候这些小视频找不到最初发布者,因为已经被转发好多次了。”姜桦说。

  苏俊斌指出,人们最关注人身安全的议题,比如自然灾害。大家认为眼见为实,媒体素养不够高的普通受众容易认为视频是真的。

  与传统谣言传播方式相比,小视频谣言更难辟谣,55.5%的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人们总觉得眼见为实,倾向相信小视频,55.1%的受访者觉得小视频视觉冲击大,更具蛊惑力,48.3%的受访者认为小视频传播速度更快。受访者认为小视频谣言难辟谣的其他原因还有:平台相对封闭,是小圈子传播(34.5%),传播范围更广(34.1%),传播源头匿名(19.8%)以及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群体更复杂和更多样化(15.7%)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认为,互联网平台小视频谣言不罕见。“透明度越低、与人们生活越密切的领域,越容易出现谣言,包括小视频谣言。人们觉得眼见为实,所以辟谣更难”。

  59.6%受访者建议对违规者决不姑息

  调查中,73.8%的受访者指出小视频谣言误导民众,混淆视听,59.2%的受访者觉得小视频谣言扰乱了社会秩序,47.7%的受访者认为它不利于事件真相的说明,30.9%的受访者觉得小视频谣言会低成本地重创某些企业或产业。

  姜桦说,一些偏方很伤皮肤,后期修复更难,“有很多年轻的女孩子,比如初中生、高中生,没有辨别能力就盲目跟风”。

  减少视频谣言的传播,59.6%的受访者建议依法处理违规行为,决不姑息,51.5%的受访者建议引导自媒体加强自我管理,45.6%的受访者建议建立相应的科学辟谣机制,39.7%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37.6%的受访者建议让辟谣的声音精准覆盖谣言抵达人群,27.1%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政府公信力,23.2%的受访者建议媒体加强责任意识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16.9%的受访者建议落实自媒体实名制。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杨筝认为,首先,小视频平台应该提高门槛,比如身份实名,这样查起来也有据可依。可以对转发的人有一定的惩罚机制,让大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视频浏览者也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对于不明出处的视频不要轻信。

  姜桦认为,小视频平台的低门槛环境很难改变,因为全民参与才是这些小视频的最大卖点。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受众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多去一些官网和权威网站查一查,这样才不会被谣言轻易蛊惑。

  苏俊斌认为,减少小视频谣言的传播,要做好社会治理,不要让谣言有滋生的空间。谣言是一种古老的传播形式。对待谣言反应不能过激,如果受众处于明显的情绪激动中,就不要去主动辟谣,主要还是疏导。从技术手段来看,应该要发展对视频自动识别的算法。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8%,90后占27.8%,80后占53.3%,70后占11.9%,60后占4.6%。(王品芝 实习生 高卿雯)

责任编辑: 修己
相关阅读
关键词: